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意识形态的刚性与柔性—
唐代三峡“竹枝”:一种
论历史重审的意义—— 
另一类考古学
太一生水与明堂制度 —
反抗帝国主义的另一条道
一种创造性的民居保护方
实地考察   标本上手  
保护与经营——关于博物
最新热门    
 
另一种校史:文化校史

时间:2009-7-24 13:43:18  来源:不详
[摘 要]文化校史是不同于传统型校史的另一种校史写作形态。要写好文化校史,必须努力做到有故事、有理念、有文采,进而面向知名人物、面向经典事件、面向民间语文。在相当程度上,民间语文作为落实有故事、有理念、有文采的有效途径,特别值得重视。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大型课题而言,文化校史的写作形态将确保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在“内涵生产”的基础上找到良好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文化校史;传统型校史;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
     Abstract:A cultural university history is another kind of university histor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 A well-done cultural university history must be full of stories, ideas and literature, to be exact, of famous people and typical stories with folk language. As an important way to make historical stories, ideas and literature, a special attention, in a large sense, should be paid to folk language. As a big subject being studied at present, the writing style of Research into a hundred years of cultural history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will make a good strategy for the cultural spread and propaganda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of connotation.
  Key words:cultural university history; traditional university history; Research into a hundred years of cultural history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由北京大学、华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组建的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目前正在组织进行的“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大型课题,预期取得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个案研究成果,亦即参加课题研究的25所大学分别撰写一本关于本校的《大学文化百年研究报告》;二是专题研究成果,亦即专家学者围绕中心课题选择专题进行研究,以此作为综合研究的理论基础;三是综合研究成果,亦即在个案研究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力量撰写专著《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并以学术研讨会的论文为基础编辑出版《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文集》。无论个案研究、专题研究还是综合研究,都属于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的“内涵生产”。生产了产品,自然需要在市场上成功地销售,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我们现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的“内涵生产”,是否需要有效的“传播策略”来给予支持?更具体地说,假如每所高校都拿出了一本关于本校的研究报告,那么,这个研究报告应当选择什么样的叙事方式才能获得真正有影响的传播效果呢?对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出“文化校史”这个新的观念,并且希望这一观念有助于“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中的个案研究去真切地实现读本的可阅读性、市场的可接受性。
  对于大学来说,尤其是对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知名高校来说,校史的研究与写作是储存历史记忆、传承大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当一个新生已经在“学生证”意义上归属于一所大学之后,他势必渴望更快地在“心灵史”的意义上皈依于精神的校园。帮助一个新生完成这一使命的,既有老师、学长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