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李约瑟评朱熹的科学思想
被误读为“先前阔”的中
李约瑟与浙江大学
郑和迷题和李约瑟难题的
被中国人误读的李约瑟─
后李约瑟时代中国科技史
最新热门    
 
李约瑟的生平及其贡献

时间:2009-7-24 13:44:46  来源:不详
其他文明区的科学注入,近代科学及工业革命便无从谈起。因而近代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应为某一文明所独有。他在论证中国对世界科学贡献时,以崇敬和爱戴的心情捍卫了中国人对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优先权,将中国科学文化置于世界史中应有的位置,这就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这种地位过去被严重贬低和误解。为此他应得到所有中国人的感谢。中国人民因有李约瑟这样的朋友而感到自豪。通过他这部书可以从中国科学史的视角看到世界科学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地区的文明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他按中国有机论哲学模式描绘的一幅世界科学的发展蓝图,也可说他的书是在世界科学发展中向各方向辐射并从各方向受辐射的一部动态的中国科学史。他在系统阐述中国科学成就后,自然进入解释这些成就何以出现的理论领域。中心议题是说明,当中世纪欧洲处于长期黑暗时代之际,为何中国能在亚洲发出如此灿烂的科技之光?与此相关连的是,当觉醒的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兴起近代科学时,又为什么传统中国科学没能实现这一突破?他从四十年代起便决心探讨这些难题。为此他通观全局地研究中西科学史,理清各自发展脉络,找出双方异同点及优缺点,又从科学社会学、科学哲学等角度综合分析中西社会体制、经济结构、语言逻辑、地理环境各因素影响,作内史与外史的交叉研究,导出一系列独到见解。他在中国科学史探讨中所发展的许多理论概念,对一般科学史而言也是有启发性的。自然,他的书也为各国学者研究本国科学史提供了范例。例如,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目前正酝酿中的多卷本中国科学史,即以李翁大著为楷模。《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人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李约瑟博士的研究填充了西方汉学中的空白,又弥补了世界科学史中的缺项。他是系统研究中国科学通史的开山鼻祖和这门新兴学科的奠基人。这是他后半生的主要科学建树。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治学严谨,考证精密,他所导出的结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系统整理并发掘中国科学遗产,使各国人易于理解和乐于接受,这项工作十分艰难。由于过去人们受“西方中心论”影响而对中国科学成就严重低估,李约瑟的书将使很多人对中国重新认识并发生观念上的根本改变,这是用千军万马都作不到的。他在宣扬和传播中华科学文明方面的功勋,是怎样估价都不会过高的,其影响将是持久的。可以说他这部巨著是20世纪世界重要学术经典。他已在当今国际文化史领域内掀起一股台风,横扫以往一切陈腐的中国观,使人们不得不刮目相视。他的书在西方如同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lol,1254—1324)游记当年出版时那样,帮助西方人大开眼界,看到旧大陆另一端东方大国令人向往的情景。但作为皈依华夏文明的新时代圣保罗,李约瑟主要充当向基督教文明传播中国科学文化的使者。另一方面,他的书在中国起到使亿万人精神振作、奋发进取的鼓舞作用,是当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可替代的教材。既然我们拥有那么多优秀的科学遗产,祖先作出那么多震撼世界的发明发现,通过我们现在这几代人的努力,一定会使祖国科学腾飞,步入世界先进之列,为人类再作重大贡献。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也是李约瑟直到临终前一直坚信的。多年来他靠个人力量从事研究,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尽管财政拮据,但仍矢志不渝。大书能有今日规模,谈何容易。他夫人李大斐也以自己收入支持丈夫的事业,但七十年代后李大斐身体不好,后又卧床不起。李约瑟一边照料太太,一边紧张工作,以致他腿部关节炎一直无暇就医。1987年李大斐不幸辞世,李约瑟失去伴侣,而自己行动也越益困难。两年后他与鲁桂珍喜结良缘,也是命运为他们安排的最终归宿。但婚后刚两年,1991年桂珍又继而谢世,使约瑟受到又一次精神打击。此后他身体时好时差,已不能走动,靠护士照料。鉴于他的学术功勋,1992年6月,英国女王陛下授予他Companion of Honour勋位,意即荣誉勋爵。虽然如此,他仍希望人们称他为李约瑟博士。1990年九十大寿时,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他“人民友好使者”荣誉称号,这当然是他最愿接受的头衔。这意味着,在中国人民心目中他象加拿大白求恩(HenryNorman Bethune,1890—1939)博士那样是亿万中国人的兄弟。1993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在这之前,他已被聘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名誉教授。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约瑟还与很多中国同行保持私交。笔者荣幸地与他有20多年持续不断的交往,愿在这里谈谈自己的感受。五十年代初我在大学求学时,对科学史发生兴趣,读他的作品后深感他作为外国人这样热情钻研中国科学史,我们华人更应如此,遂立志专攻科学史,因而他是我步入这一研究领域的引路人之一〔另外两位引路人是日本的三枝博音(1892—1963年)博士和薮内清(1907年— )博士——作者注〕。31年前,我第一次亲睹李约瑟博士的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