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
美国南北战争对两岸关系
魏晋南北朝的盗墓之风与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中少
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魏晋政局与皇甫谧之废疾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
最新热门    
 
魏晋南北朝时期边疆域外地理知识的发展

时间:2009-7-24 13:44:52  来源:不详
元嘉(公元424—453年)中, 高昌国沙门道普受宋太祖资助率书史300人赴西域求经,遍历诸国。 在长广郡(郡治在今山东平度)脾舶破伤足,遂以疾卒。著《游履异域传》4 卷(染僧《出三藏记集》卷十四)。
(10)道药北魏太武,(公元424—452年)末年,道药(《洛阳伽蓝记》卷四作道荣)从shū@①④勒(今新疆喀什市)道入,经悬度(即县度,古山名,位于今新疆塔什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为西域重要山道之一)到僧加施国(即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及返还寻故道。著有《游传》1卷。〔13〕
(11)法盛宋世(公元420—479年),高昌法盛经往佛国〔13〕。著《历国传》二卷。〔2〕
(12)惠生、宋云后魏神龟元年(公元518年), 胡太后命使者敦煌人洛阳崇立寺僧人惠生(亦作慧生)等赴西域朝佛,并遣俗人宋云任使者同行。同年十一月,他们从洛阳启程,西行40余日至赤岭(即今日月山,在青海湟源县西,地当中原通往西南地区与西域的交通要道),西行20余日渡流沙,至吐谷浑国,西行至鄯善城,再西行至左末城,经捍@①⑤城,至于阗国。神龟二年(公元519 年)七月二十九日入朱驹波国。八月初入汉盘陀国,西行登葱岭,复西行至钵盂城。九月中,入钵和国。十月初入@①⑥哒国。十一月初,入波斯国。十二月初,入乌场国。又西南行至乾陀卫国雀离浮图所。获天竺国国王接见。及返,寻回本路。〔14〕归后,宋云撰《家记》、惠生撰《行记》,《隋书·经籍志》均著录,魏杨@①⑦之《洛阳伽蓝记》卷五录其部分内容。《唐书·艺文志》另有宋云《魏国以西十国事》,不知与《家记》是否为一书。
除上述人士之外,这一时期撰写西域史地著作的僧人还有〔15〕:晋佛图调的《佛图调传》(见《水经注》)、东晋道安(公元314—385年)的《西域志》、《西域图》和《四海百川水源记》、晋支僧载的《外国事》(见《水经注》)、可能为晋人昙景的《外国传》5 卷(《隋书·经籍志》)、刘宋的竺枝的《扶南记》(见《水经注》)、刘宋时人的竺法维的《佛国记》、齐法献的《别记》和齐僧yòu@①⑧的《世界记》5卷。
  2.西域地理分区认识的进步
汉魏以后,中原与西域交通的兴盛,使对西域地理分区认识进一步发展。《汉书·西域传》始以通西域的南、北两道记叙其沿线各国情况之后,晋代的《魏略·西戎传》和裴矩的《西域图记》则始分3 道记述西域地理。这种分道叙述交通沿线各地地理情况的方法,已具有一定的地域观念。
北魏太延三年(公元437年),太武帝拓跋焘派董琬等出使西域。琬等使还京师后在陈述西域情况时,首次明确地提出西域的地理分区。据《北史·西域传》记载其说为:
“西域自汉武帝时五十余国。后稍相并,至太延(公元435—440年)中为十六国。分其地为四域:自葱岭以东、流沙以西为一域;葱岭以西、海曲以东为一域;者舌(塔什干)以南、月氏以北为一域;两海之间、水泽以南为一域。”
董琬以极为简略的文字记述了西域4 个地理区域的范围:第一区域为相当今新疆天山山脉以南的地区,当时主要是许多土著的城郭之国;第二区域丁谦认为指今帕米尔以西至波斯湾一带,〔16〕章巽认为以董琬等人的行踪看海曲不应指波斯湾,而是指今里海南端,这里是当时@①⑨哒所直接占领的地区。〔17〕第三区域为阿姆河中、上游南、北岸一带地区,当时为贵霜王朝的主要根据地。第四区域丁谦以为两海即今里海及地中海、水泽即今黑海,则此区指今小亚细亚。章巽认为两海仅指巴尔哈什湖和咸海,而水泽则为大泽之误,它可能指今里海的北部。这里一直是游牧生活地区。
  3.对中亚地理环境认识的进步
自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原始对西域地理有较多认识。魏晋以降,西行求法的兴盛则使对中亚地理环境的认识进一步深化。〔18〕
(1)西域的沙漠区
汉以前对西域的沙漠仅有极少的记载。白龙堆是中亚著名的沙漠之一,对此《汉书·西域传》只有:鄯善“当白龙堆,乏水草”的简略记载。法显等以其亲身经历,在《佛国记》中对其荒凉情况作了生动的描述:“沙河中……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行十七日,计可千五百里,得至鄯善国。”梁僧yòu@①⑧(公元445—518年)所撰《出三藏记集》卷十五《释智猛传》亦有生动地描述:“西出阳关,入流沙二千余里,地无水草,路绝行人,冬则严厉,夏则瘴热”。
东晋以后,有关塔克拉玛干沙漠始见于记载。东晋法显在《佛国记》中叙述他在去于阗(今新疆和田)时说:“西南行,路中无居民,沙行艰难……在道一月五日,得到于阗。”南朝梁慧皎(公元497—554年)《高僧传》卷五记载法勇西行求经中,亦说:“初至河南国,仍出海西郡,进入流沙,到高昌郡(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法显和法勇两位高僧西行求法所经过的沙漠即位于今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塔克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