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从越南俗文学文献看敦煌
美国南北战争对两岸关系
述论希腊古典时期的战争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与苏联
抗日战争时期难民的迁徙
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武器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前国军
在战争罪责与民族自豪之
汉文化在越南的影响
苏德战争初期和苏联经济
最新热门    
 
越南战争的现代记忆及其影响

时间:2009-7-24 13:45:26  来源:不详
d and honest reasons)24,但整體而言,這本書的觀點畢竟尚屬公正。面對鋪天而來的憤怒浪潮,我們不能不深思這樣的問題:為甚麼有如此多的尖銳批評?美國人究竟接受甚麼樣的越戰記憶?有沒有一個關於越戰的集體記憶?

  三 兩種越戰記憶:「可贏性」與「必輸性」

  對同一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記憶,在不同的時間,記憶也會相異。美國人對越戰的記憶也是如此。在戰爭剛結束不久,美國人想把它當作一場惡夢或「憤怒的夢」來忘記。政客們出於各種不同的心理,也想把它置諸不理。例如,1976年的總統大選就很少涉及越戰。「忘卻性」記憶在今天仍有某些市場。例如,前總統布什在1995年9月5日訪問越南時所作的一次演講中公開聲稱,在越戰問題上,「我不是修正派,不同意麥克納馬拉的觀點。」「我更傾向於立足現在,放眼未來。揭開舊傷疤毫無意義。」25但整體而言,這種所謂「忘卻性」記憶持續的時間不長,並很快被所謂「可贏性」記憶所代替。持這種記憶的人認為,美國在越戰中本來是可以贏的,只是因為軍方的手腳被縛,美國才坐失贏機。持這一觀點的主要是一些保守的政客及軍方人士,例如,在1980年代初,以保守反共著稱的里根在競選總統期間及入主白宮後,欲以「重振美國」的口號喚起美國人的信心。為了打消美國人對越戰的灰色記憶,里根意圖灌輸一種新的內容。他公開聲稱,越戰是一場「高尚的事業」26。美國的失敗不是由於美國缺乏道義及實力,而是由於反戰派不讓美國贏,他們束縛了軍方的手腳,美國遭受背後插刀(A stab in the back)27。里根把美國地位的下降等統統歸咎於美國在越戰的失敗,他鼓吹美國應摒棄「越南綜合症」(Vietnam Syndrome)28。尼克松在1985年出版的《不再越南》(No More Vietnams)中,更是赤裸裸地販賣這一觀點。在開篇伊始,尼克松寫道:「美國歷史上沒有甚麼事件比越戰更受到誤解了,其在當時被歪曲報導,現在則被歪曲記憶。」29遺憾的是,尼克松這本為自己辯護及推卸責任之書,加深了美國人對越戰的記憶失真。例如,他在書中一本正經地聲稱,越戰「失敗於美國政壇,而不是在東南亞戰場」30。對美國來說,越戰是道義的戰爭,可贏的戰爭。在1973年,美國通過簽署〈巴黎協定〉,實際上贏得了戰爭,但由於美國國會拒絕採取必要措施,並束縛了行政部門的手腳,導致美國失去了和平。尼克松全書的底蘊是:越南的失敗,不是他尼克松的錯。至於越戰的教訓,尼克松進一步指出,這只是美國「一時的挫折」,「重要的是美國應從失敗中吸取正確的教訓」。在尼克松看來,「不再越南」並不意謂美國不再捲入類似干涉,而是意味著美國「不再失敗」31。

  美國許多軍方人士更是竭力加強這種「可贏性」記憶。例如,威斯特摩蘭(William Westmoreland)將軍自始至終認為美國「軍方〔在越南〕從未輸掉任何重要戰役,也從未輸掉這場戰爭。美國的失敗是國會的行動造成的」32。夏普(U.S. Grant Sharp)將軍、帕爾謀(David Richard Palmer)將軍等也競相著書立說,把越戰失敗的責任推卸到行政部門身上33。學者中持「可贏性」記憶的也不乏其人。這些人認為,反戰運動、媒體誤導及行政部門的錯誤決策導致本來能贏的戰爭功虧一簣34。例如,萊衛(Guenter Lewy)在研究許多保密資料的基礎上得出這樣結論:如果美國直接控制西貢政府及其軍隊,並領導越南的社會改革運動,越戰的結局也許兩樣35。

  與「可贏性」記憶相對的是所謂「必輸性」記憶。例如,歷史學家赫爾齡(George C. Herring)等即認為由於美國錯誤分析美國的利益及越南的現實,軍事捲入越南的結果注定要失敗36。歷史學家施萊辛格(Arthur Schlesinger, Jr.)早在1967年出版的一本書中寫道,越戰是美國的陷阱(a quagmire),是「一場沒有惡棍的悲劇」(a tragedy without villains)37,因為美國是在無意中一步步捲入越戰這場災難的。但有些學者,特別是新左派史學家,堅持越戰是美國歷史及外交政策的必然結果。威廉斯(William Appleman Williams)、科爾柯(Gabriel Kolko)等人即持此說。例如,科爾柯論證美國的越南政策從一開始就存在致命的缺點。越戰是美國冷戰政策的產物,但這種冷戰政策存在嚴重缺點,越戰的失敗因而理所當然38。此外,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美國必輸的原因。歷史學家安德生(David Anderson)指出,艾森豪威爾政府把自己綁在吳庭艷身上,是「自找麻煩」。其越南政策是把美國引向災難的「不歸路」39。歷史學家伯曼(Larry Berman)認為約翰遜的越南政策是「安排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