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广州的街头行业——外销
最新热门    
 
台北街头的社会运动和思潮

时间:2009-7-24 13:45:36  来源:不详
十國慶、總統華誕、國父誕辰、台灣光復、國貨遊街展;偶發性的美國總統來訪(四十萬人上街歡迎)、菲律賓總統來訪(三十萬人上街歡迎)、奧運選手奪標、亞運選手奪標、女籃國手凱旋、少棒青少棒及青棒英雄奪冠返國……隨著台灣的經濟發展,這些臥薪嚐膽、鼓舞士氣、強化信心或者想給沉悶生活注入一點歡樂喜氣的遊行,多已不再也不必舉行。宗教性的遊行,特別是具有濃厚民俗信仰的大規模信眾遊行,容易被引發為社會運動,也早就被預防性禁絕;時光久遠,台北人忘了自己也曾擁有同樣歷史悠久的,場面隆盛的神明護城消災或繞境祈福慶典:關渡媽祖市區遊行(一九六二)、霞海城隍老爺出巡(一九六三),以至於也想不到再造為社區總體福氣的可能。

    在法律邊緣以內活動,是社會運動的極限。就此標準來看,最嚴苛的條件下,台北的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年間,還有《自由中國》雜誌社等等自由主義者,公開扮演反對者的角色,為後繼的實踐運動暖身。一九七○年代多元勢力、不分省籍、不分統獨的「黨外人士」,開始躍上社會運動闊別久違的台北街頭,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家和藝術工作者,也揮灑筆墨為台灣的民主進步發展推波助瀾;包括一九七八年「臺灣黨外人士助選團」、一九七九年《美麗島》雜誌社成立後的「政團」,以及左翼、現代主義和鄉土文學作家。議會黨團和政黨理論的建構,也是高雄事件後至一九八二年間,「黨外人士」串聯的佳作。這些社會運動者的堅持努力,以及跟隨在街頭流汗、流淚、流血的各種群眾,踏平了台北街頭的荊棘,才可能有一九八四至八六年,海內外反對人士在康莊大道上整合為民主進步黨的過程。

一九八六年的前後,台灣社會已有極大變化;經濟復甦帶來了空前的繁榮,台灣已經從一個落後、貧困以及面臨經濟崩潰和依賴美援的海島,發展成大量出超、外匯存底近六百億美元的經濟巨人。在政治上解除戒嚴、黨禁、報禁等等一連串的作為,也使台灣社會從封閉和管制中解放,自由朝向多元發展。

    台灣經濟和政治兩方面這樣成功的表現,被國際刮目相看;稱為奇蹟。這經驗顯示,條件充分的情況下,自由的市場經濟也有可能在獨裁專制的政府中快速產生,這是世界現代化過程中拉丁美洲、東歐以及南亞不成,而在東北亞及新加坡可行的重要因素;癥結在「經濟發展」與「民主政治」的優先順序。中國大陸,目前正循台北和漢城的發展模式。世界在二十世紀末,經歷慘烈且富戲劇性的實驗以後,選擇了自由經濟的制度,並以整體市場運作。回顧人類三種經濟制度:自然經濟、計畫經濟、自由經濟(或混合型經濟),也可以了解台灣在戰後的民主政治發展。台灣全面放任自由經濟之前,採行計畫經濟,實際上帶有中國國民黨原有的社會主義色彩。與自然經濟相對應的社會,除原始社會外大抵都是集權主義的政體;因為,要把分散的自然經濟單位整合為一個體系,要把有關聯且互動的複雜體系加以指導,都必須由「專家」來進行,而最後的責任和權力則必須有「總指揮」擔當。這種情況在從計畫經濟過渡到自由經濟體制,也同,因為需要同樣的專權,才能明快解決既得利益團體和階級的強大阻力。這可以是蔣經國具有獨裁推手、早期白色恐怖執行人這樣角色的解釋;但是,正因為他曾經是這樣一個警察國家的首腦,所以他的政權和平轉移,無論有意或偶然,都是他專握大權的最光輝表現。前美國資深外交官陶涵(JAY TAYLOR),一九六○年代早期,在美國駐台北大使館任職。他曾經在一篇論文中表示,自己本來完全無法想像,中國國民黨那種穩定的獨裁體制,怎麼可能將政權和平轉移給台灣人。後來他調任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中國觀察員」,同時能夠認識兩岸的發展,也知道一些秘聞,而自己做了結論。他說:一九八○年代,部分人士開始認為鄧小平的改革,終會造成中國大陸政治、經濟、社會大震盪;其中一位就是蔣經國。當時,蔣經國以為自己的歲月還很充裕,私下派代表去見即將接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李潔明,告知他自己的政治藍圖,包括自由普選,以及普選後不可避免的「台灣本土化」的結果。當時,大多數島內外的觀察家都還無法預見,接下來的八年中,台灣即將發生的政權和平轉移。其實,自由經濟本身就意味著分權,這是政治自由的重要基礎;它也建立在各種團體、各種個人的欲求與意志的自由實現。自由經濟的市場主要原則之一是等價交換,實行等價交換必須承認經濟活動主體的意志自由、地位平等;在交換的過程中,可以討價還價,但不允許超經濟的權力。法律首先要對自由經濟起保障作用,創造外部的民主環境,限制權力左右市場;在法律這個層面及基礎上,政治的遊戲規則也就同樣適用。這樣的總體環境中,以一九八七年為例,全島一年之間就發生一千八百三十五件群眾運動,動員了近二十七萬三千人次警力;在法律邊緣上,朝野之間有失有得。其中衝突劇烈時,好比示威群眾如果衝撞武警,就可能會被警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