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夏曾佑及其史学思想

时间:2009-7-24 13:46:07  来源:不详
中随五大臣赴日本考察宪政。次年6月回国后,发表一篇《刊印宪政初纲缘起》(见柴德赓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第4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竟然公开为清政府的假立宪张目。辛亥后,应蔡元培之邀,出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凡四年。其间与鲁迅虽有比较密切交往,但鲁迅后来认定他“阴鸷可畏”、“不厌其欲”、“不能志同道合”,便断绝了往来(见彭定安、马蹄疾《鲁迅和他的同时代人·鲁迅和夏穗卿》,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马相伯则从天主教的角度断言他是“说近妖者”(方豪编《马相伯先生文集》,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76种,第4122页。)。1913年8月15日,他同孔教会代表陈焕章、梁启超等人一起上书参众两院,请于宪法中明文规定孔教为国教,被宪法起草委员会多数否决(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第677页。蔡元培曾说夏曾佑受严复影响,由保教而为)。其后便更加保守落后,以诗酒自娱,过着一种绝类离伦的生活,直到死去。

  综上所述,夏曾佑一生确乎有过一段光辉历史,却没有随时代前进,最终成为时代落伍者。后人评价他时,多局限于梁启超的记述,但忽略了梁氏记述的三个局限。其一,梁氏记述是在夏死后六日内完成的,带有悼念文章的感情色彩;其二,梁氏记述集中在1894至1898年间,恰好是夏氏的光辉期,并不是对夏氏一生的全面评述;其三,梁氏本来就喜欢给人戴高帽子,此时名满天下,更是乐得如此。因此,我们在评价夏曾佑以至全部中国学术史时,应突破梁启超的影响,予以全面的重新审视。

  

二、夏曾佑的学术贡献及其评价

  

夏曾佑的学术贡献,主要有两大方面。

  第一,关于夏曾佑的学术论文。

  据王栻先生考证发表在《国闻报》的《国闻报附印说部缘起》与《论八股存亡之关系》两文,均出夏氏之手。后者抨击古文经学,容后详论;前者洋洋万余言,被阿英《晚清小说史》誉为“阐明小说价值的第一篇文字”。实则也是近代以来阐明通俗史学社会价值的第一篇理论文字,连同1903年第8期《绣像小说》揭载的《小说原理》一起,是夏氏平生学术论作中最值得推崇的优秀作品,其理论价值远在《中国古代史》之上。但是,史学界对这两篇绝妙好文向来没给予起码的关注。相形之下,夏的纯史学论文却凝重板涩,创获无多。例如,1903年《新民丛报》连载《中国社会之原》,试图从政治、宗教、风俗三方面,探寻中国社会与历史的最终奥妙所在,却未得出任何有价值的结论。年末为严译《社会通诠》作序,继续申述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概括性见解,也没有展开。1904年,又在《东方杂志》创刊号发表《论中日分合之关系》,次年于2卷8期刊布《论变法必以历史为根本》,强调历史对现实的决定与制约作用,要求人们历史地看待现实问题,既有合理因素,也包含不恰当成分。他儿子说他“有遗文二百余篇,遗诗百余首”。但今天所能见到的却与其所言相左:有遗诗二百余首,文则罕见。这是探讨夏氏学术思想的最大困难所在。

  第二,关于《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不消说,该书是夏曾佑的代表作,尽管只是一部并未最终完成的半成品。1902年,夏应商务印书馆之约编写该书,恰逢他政治上的颓期。1904年,出版第一册。1906年,出版第二、三册。而这年又是他发表《刊印宪政初纲缘起》为假立宪进行辩护的时候。从这年到他去世,间隔18年,他完全有时间与精力写完该书,但并未续写。原因何在,不得而知。而这一奇特现象,差不多是全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很值得深究。这里,仅围绕该书提四点看法。

  (一)该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大的方面,它是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产物;小的方面,它是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学术空气中出现的。这种学术空气反映在史学上面,至少包括三个领域,构成夏著的三大学术背景。

  1.教科书形式史书的广泛涌现及流行。据《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统计,教科书最早出现于1876年,由传教士倡导,其中即包括泰西历史。但这些教科书的详情,在二三十年代即已散佚难考。废除科举后,正式教科书遂应时出现,其中包括自编应用者、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