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明儒学案》缘何不为李
战后日本的明史研究
《中国移民史》的史料及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写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明清长江中下游渔业经
最新热门    
 
《明史》编修和清初的史学评论

时间:2009-7-24 13:46:07  来源:不详
”。[7]明史馆初开之时,汤斌就上疏顺治皇帝,提出自己对修史的见解,强调指出“臣窃惟史者,所以昭是非,助赏罚也。赏罚之权行于一时,是非之衡定于万世”。[8]彰扬史学昭明是非的作用。

史书具有别善恶、考盛衰、鉴得失的作用,这是《明史》作者的共识,如叶方霭认为:“史之有作,所以别善恶,著劝惩,考政治之盛衰,审质文之厘革,是者取之,否者舍之。”[9]施闰章认为“史不可一日无也”,修撰《明史》的目的就是“监前代之得失,以信今而传后,”[10]曾担任史馆总裁的徐乾学、徐元文,治学受舅父顾炎武影响,颇有本源。《亭林文集》卷六载有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向他们提出“夫史书之作,鉴往可以训今”的治史原则。受此影响,他认为《明史》之修,就是要起到“扬善惩恶”、“垂万世之炯戒”、“取信于将来”、“传之于后代”的作用。[11]

与强调史学经世致用一样,《明史》作者还强调史学求真。如毛奇龄提倡对史料的考实。他在研究了明代《实录》和野史后,深感其间捏造甚多,他上书总裁官,说:“捏造之不可也,捏造则何不可造也。捏造非史也。”[12]他猛烈批判了那种“诬经诬史诬当今帝王诬后世”的“诬史”。[13]为防止“诬史”流传后世,他提出“核实”的主张,“千秋信史,所贵核实。”[14]从此出发,他对自己所掌握的材料,考析同异,剖决疑似,不遗余力,以求史料可靠。施闰章对修史之难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写好历史,殊非易事,他在《修史议》中列举修史“八难”,其中“核实”即牵涉史料真伪,“前朝载籍,逸于兵燹,而子孙志传,类多曲笔”,故而要考证求真。[15]“傥不细为之稽核,则指白作黑,终成诬史”。[16]所谓“考证欲精”,“精则无抵牾之病”,[17]便是他们对精考史料的深刻认识。

《明史》纂修官们的这些见解,远接古代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近承顾炎武、黄宗羲对史学重要性的深刻论析,批判了明以来空谈性理、言无征实的学风,明显地带上了这一时期高扬的明体达用、黜虚崇实的实学思潮的特点。经世致用与核实求真相结合,预示着清代史学思想的转折。乾嘉时期史学领域极重考证,并寓史论于史考之中,实际上就是这种史学思想的延续。

二、史家“是非之心”与据实直书

继承南董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秉笔直书,是《明史》纂修者的一致思想。他们提出“秉笔欲直,而持论欲平”的原则,所谓“直则万世之公道伸,平则天下之人心服”。[18]但颇具特色的是,在实事求是、秉笔直书这一点上,他们特别看重史家“是非之心”对修史的影响,“虚心”、“平心”、“公心”、“心术”之类的词语被人们反复提起。潘耒认为,要做到直书不诬,最关键是要“虚心”,不要有主观成见,“惟虚心斟酌,勿主一说,而后是非可定”。[19]万斯同认为作史最难的就是“事信”,尤其是在当时满汉矛盾极为激烈的情况下,“事之信犹难”。他认识到,史书是由史家撰写的,史家主观的好恶必然影响到史事记载及评价的准确,为防止“好恶因心而毁誉随之”,万氏提出了“平心”写史,“因其世以考其事,核其言而平心以察之”,指出只有史家在主观上做到“平心”,不偏不倚,才能修出万世信史。[20]这既是对刘知几高倡直书,反对史臣“爱憎由已,高下在心”,“用舍由于臆说,威福行乎笔端”思想的继承,[21]又对章学诚的“心术”论产生了一定影响。

和万斯同一样,汤斌也注意到史家“是非之心”对修史的影响。他认为史家的才华、道德都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道德,即“心术”。他引用元代史学家揭傒斯的话说:“有学问文章而不知史事者,不可与;有学问文章知史事而心术不正者,不可与。用人之道,又当以心术为本也。”[22]由此,他提出“克己无我,幽明不愧”,[23]要求在修史时排除自我,以达直道。他向皇帝上书,希望君主“以万世之心为心,涣发纶音,概从宽宥,俾史臣纂修,俱免瞻顾”,也就是在修史方面放宽政策,以使史官直笔史事,没有顾忌。他还提出“在史言史,不识忌讳”,[24]认为修史就应遵循修史的法则,不应受外部因素的制约。

朱彝尊从“史当取信百世”的角度出发,先后七次上书总裁官,反复强调“国史,天下之至公,不得以一毫私意梗避其间者也”。他反对以一人之是非定万世之是非,批判偏听附和、借史泄忿的恶劣作风。在直书思想的支配下,朱氏特别提出评价史事要破除门户,“执门户以论人,是非之不公,其弊有不可胜道者已”,“作史者,当就一人立朝行己之初终本末,定其是非,别其白黑,不可先存门户于胸中,而以同异分邪正贤不肖也”。[25]史书能否纪实,关键仍要看史家之“心术”,如从“公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