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从越南俗文学文献看敦煌
汉文化在越南的影响
明前期赴朝鲜使臣丛考
15世纪后期撒马儿罕使臣
越南战争的现代记忆及其
彩图说明──图23  越南
图29  越南美莱村惨案发
回忆1985,空降15军对越
最新热门    
 
越南使臣与中越文学交流

时间:2009-7-24 13:46:23  来源:不详
考订,况周颐推重绵审,是受其同乡龙启瑞的影响。[17] (P92)龙氏《汉南春柳词》有“庆清朝”序云:“今年冬,越南贡使道出武昌,其副使王有光以使国大臣诗集来献,且求删订。……其中有越国公绵审及潘并,诗笔之妙,不减唐人。”[19] (卷九,P10)余德源也在《鼓枻词》跋中云其来历及在中国的刊行:“清咸丰四年三月,越南贡使晋京,道过粤中,携有《仓山诗钞》及此词。时予舅祖善化梁萃畬先生适在粤督幕府,见而悦之。手抄全册存箧中,归即赠先父敬镛公,以先父为期及门得意弟子也。予久欲为刊行未果。今幸沪上《词学季刊》社搜采名家著述,公布于世,乃录副奉寄,藉彰幽隐。”[20] (P155)而清《啁啾漫记》不仅详细谈到了绵审作品集由越使传入,并对其中的部分作品作了精当的征引与点评。[21] (P4509)此外,绵审之弟绵寊的《苇野合集》、前文所提的《妙莲集》、张登桂的《张广溪诗文集》等一批越南著名的诗文集也是依赖于越使的外交活动而在中国流传。

    四、对汉文学的重新认识

    越南使臣的诗赋外交构筑了中越文化交流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的外交产物——北使诗文,生动而细致地展现了中越古代文学的密切关系。其实,以使臣为中心的文化交流,不仅仅局限于中越之间,它在整个汉文圈中都是一个普遍现象。阅读北使诗文,我们能同时看到中国文人、朝鲜使臣、越南使臣三者之间的互相的交往。裴玉柜《有竹先生诗集》、段阮俊《海派诗集》、冯克宽《梅岭使华诗集》、武辉珽《华程诗集》、黎光院《华程偶笔录》、胡士栋《华程遣兴》、范芝香《郿川使程诗集》、阮公基《湘山行军草录》、吴时任《燕台秋咏》、阮思僩《燕轺诗文集》等均收有朝鲜使节的唱和诗,其中冯克宽《梅岭使华诗集》还由朝鲜驻华使节李晬光作序于万历丁酉年(1597)。劳崇光曾在《南国风雅统编序》中云:“密迩中夏,崇儒术好诗书,共推为声名文物之邦,必称朝鲜、越南二国。朝鲜使臣岁至京师,时或与中朝士大夫相唱和。越南四年两贡并进,使臣中途纪行,及与华人相投赠之作,时亦传播人口。”[10] 因此,对越南使臣和中越文学交流进行研究,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它可以推助和策应朝鲜燕行录和中朝文学交流的研究,使学术界在汉文化区这个宏大视野中,重新认识中国文学的历史进程。

    在越南使臣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一个甲子,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汉文学随着华侨迁徙的步履走出了亚洲,散布在世界各地。这样就划出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后一个里程碑由殖民的人群建树,前一个里程碑则由各国使臣建树。当然,我们还可以往前追溯,在古代的贾客、僧侣那里看到更早的里程碑及其建树者。当我们这样看待历史的时候,我们就懂得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实:“汉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像“中国文学”一样,代表了另一个有机联系的文化体。越南使臣的诗赋外交活动,乃是这种内在联系的紧密性和必然性的证明。


【参考文献】
    [1](明)严从简. 殊域周咨录[M]. 北京:中华书局,1993.
    [2](越)吴士连等. 大越史记全书[M]. 正和十八年内阁官板,1697.
    [3](晋)陈寿. 三国志[M]. 北京:中华书局,1982.
    [4](越)潘辉注. 科榜标奇[M]. 台北:学生书局,1986.
    [5](越)范丕建. 南天忠义实录[M]. 台北:学生书局,1986.
    [6]许文堂、谢奇懿编. 《大南实录》清越关系史料[M]. 台北,2000.
    [7](清)陈家璨. 粤行杂草序[A]. 汝伯仕. 粤行杂草[M]. 越南汉喃研究院VHv.100抄本.
    [8](清)缪艮. 粤行续吟草序[A]. 李文馥. 粤行续吟草附杂录[M]. 越南汉喃研究院A.1543抄本.
    [9](越)阮贞慎. 妙莲集[M]. 嗣德丁卯年墨云巢刻本,186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