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談馬王堆帛書《天文氣象
佚失千年 重见天日——
严复的天演思想对社会转
最新热门    
 
《天演论》的历史地位与学术影响

时间:2009-7-24 13:46:25  来源:不详
于不断变化的“天演”过程中。所以“教宗抟土之说,必不可信”,而“天演之学,将为言治者不祧之宗。”这里的“天演”,并非指简单的“变动”,而是指由单纯到复杂,由流变到凝聚,由笼统混乱到定形分类的演变规律。这就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传统的历史循环论。严复坚持斯宾塞所主张的“物由纯而之杂,由流而之凝,由浑而之画”的演变规律,坚信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进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而这种演化的来源是物体自身的运动,由于事物内部引力与斥力相互矛盾,促成事物不断发展。他强调物质与力的紧密关系与相互作用是“天演最要之义”,并列举动植物、气候、彗星乃至地球与人类社会等方面的例子,来论述这一观点。这就具有了某些唯物主义的因素。从哲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强调事物的变化与发展,对于封建社会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但是,严复坚持事物发展变化是由内因的“杂糅”导致,同时却又认为事物发展的快慢取决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他在卷上导言十六《进微》篇中说:“物形之变,要皆与外境为对待。使外境未尝变,则宇内诸形,至今如其朔焉可也。惟外境既迁,形处其中,受其逼拶,乃不能不去故以即新。故变之疾徐,常视逼拶者之缓急。不可谓古之变率极渐,后之变率遂常如此而不能速也”。这就是说,事物的变化是外部环境“逼”出来的。只看到事物变化的外部原因,看不到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种事物发展的外因论,是机械唯物论的表现。

在《天演论》的译文尤其是案语中,严复都贯穿了进化论的基本原理。他认为,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同游于“天演”之中,物竞天择则是“天演”的公理所在,是任何生物种类包括人类在内所不能抗拒的铁律。在一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必须“竞争生存”,只有“最宜者”才可以免于淘汰;在国际社会中,民族与民族之间也必须“竞争生存”,只有“最宜者”才可以免于淘汰。从理论角度而言,在“物竞天择”的所谓“天择”中,又有自然淘汰与人工淘汰两种方式。所谓自然淘汰,就是在竞争中,听任某一物种自生自灭;所谓人工淘汰,就是在物竞中可以经过人工即人的主观努力,使不适于生存的生物,得以生存与发展。同理,经过人的主观努力,也仍可以使自己的种族或民族保持下来,并且加以发展,使自己的民族与国家,仍有无限光明的前途。严复认为,当时的中国应该避免自然淘汰的结果,力争以人力战胜自然规律,从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他看来,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侵略中国,就是因为他们能不断自强,不断提高“德、智、力”以争胜。因此,中国人再不能妄自尊大,而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正处于亡国灭种的严重关头,只有发奋图强,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在晚清皇朝统治阶层无能、政治腐败、对外屡遭欺凌的情况下,严复用这本译作,有力地分析了中国的现状,并充满希望地指明了社会的前进方向,即我们应该顺应“天演”规律而实行变法维新,使社会由弱变强,否则就要沦于亡国灭种而“无以自存,无以遗种”。就这样,严复通过《天演论》的翻译,将生物进化论的原理提到哲学世界观的高度,用以分析现实问题,从而为中国人介绍了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应当指出的是,生物的进化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各有其特殊规律,用进化论说明社会历史现象,必然会否定阶级斗争,否定社会的根本质变,从而在理论上陷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泥坑。社会达尔文主义把殖民者侵略弱小民族,与自然界弱肉强食、物竞天择混为一谈,实质上是为强权主义提供理论根据。在当时,过于强调进化论,即是在客观上为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按照这种理论,帝国主义侵略、甚至消灭殖民地人民,不仅在事实上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道义上也是应该的,因为殖民地人民在“竞争”中失败了,这就证明他们不“宜”于生存,应该被淘汰;帝国主义在“竞争”中胜利了,弱肉强食,他们不仅能生存,而且统治别人也是应该的。但是,在面临外国侵略,瓜分危机近在眉睫的情况下,从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规律出发,强调团结起来反抗侵略者,就必然成为激励当时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理论武器,而进化论在晚清知识分子中也确实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二)“人定胜天”的天人观
  1、唯物论的哲学倾向
严复在《天演论》中对中国古代乃至西方思想史做了阐发,提倡唯物论,批判唯心论,给近代中国思想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它进一步阐发进化论,宣传维新救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严复对哲学史上存在的唯物与唯心两大学术派别有着明确的认识。他指出,哲学史上始终有“言学”(唯物主义)、“言教”(唯心主义)两大派的对立共存。“大抵中外古今,言理者不出二家,一出于教,一出于学。教则以公理属天,私欲属人;学则以尚力为天行,尚德为人治。言学者期于征实,故其言天不能舍形气;言教者期于维世,故其言理不能外化神”(《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