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
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
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
试论中西方上古社会的平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
试论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
试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最新热门    
 
试论郑樵编纂《通志》的主客观条件

时间:2009-7-24 13:46:38  来源:不详
历史时期。我曾在《试论两宋八闽文化的发展》(注:《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四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一文中,就宋代福建文化飞跃发展的诸多标志及其政治的、经济的、教育的原因作过初步分析。这里仅结为郑樵编纂《通志》提供客观条件的具体命题申论一二。 

    1.繁多的科举成果与良好的文化氛围相得益彰。 

    郑樵自言:“贫无文籍,闻人有书,直造其门求读,不问其容否,去往曾不容吝。”(注:《夹漈遗稿》二,《与景韦兄投宇文枢密书》,《丛书集成初编》本,第19页。)他如饥似渴的读书欲望和持之以恒的长期学之所以能得到实现,乃得益于当时福建尤其是莆田一带极其丰富的藏书。而这种客观文化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是宋代福建繁多的科举成果与良好的文化氛围相得益彰的结果。 

    中国的政治中心在宋代由唐朝的长安东移至开封又南移至临安,以于“天地转,闽浙反居天下之中”。同时宋代科举度无论是取士名额还是及第后的待遇都远远比唐代优惠,因此宋代福建士人通过科举入仕出现前所未有的繁盛。据《闽大记》的记载统计,福建人进士及第者唐代有58人,到北宋增至2503人,到南宋又增为3482人。以莆田为例,地方史志称:“莆邑地虽僻小,而文物之盛甲于闽中。其科第自唐贞七年林藻擢进士第始,历十五代仅十三人而已。至宋时大盛,遂有‘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之语。”“宋代三百年间,莆邑之人,举进士者八百二十人,预诸科特奏者九百八人。”(注:[清]林扬祖编纂:《莆田县志》,福建师大学图书馆抄本。)宋代福建士人由科举而入仁的空前盛况,既是福建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果,又成为促进当地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动因,从而使得福建民间的读书风气浓厚、福建民间藏书丰富、应试举子与及第进士的人数不断增长,文学作品与学著作也倍增。 

    其结果突出表现在两方。其一,福建学人的著作量激增。据对陈衍的《福建通志·艺文志》的不完全记载的统计,福建人的著作量,在唐五代只有74部、363,到宋代猛增至2268部、21385。(注:姚兰:《从唐到清福建人著作的初步研究》,(油印稿)。)其二,宋代福建文化的吸纳与积因科举登第者多而相得益彰。因为,许多因科举入仕者任官后不改嗜书之好,每到一地当官,都留心访求书籍,或传写,或购置,待解绶归田时携运回乡,故其私藏书益丰。如莆田方略的万楼,乃因“方略宦达后,所至专访文籍,民间有奇书,必捐金帛求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