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关于20世纪俄国现代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
|
时间:2009-7-24 13:47:05 来源:不详
|
|
|
,战略平衡是很重要的,但是,它的重要程度有那么高吗?想必任何一方只用自己1/10的核弹头就足以消灭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这种军备竞赛导致了苏联经济瘫痪,美国估计到了这一点。 不同的政治家和学者对苏联和美国的地缘政治矛盾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毋庸置疑的是,俄国只能依靠20世纪下半期的大规模现代化跃进才能取得成就。在那种条件下,这是被迫的也是必须的措施,它保证了国家的独立和完整。接下来发生的事件证明了,尽管有所缓和,尽管自由主义改革时期实行新的政治思维,但对我们的国家而言,世界上的地缘政治局势并没有改善。 在苏联一些重要的经济领域,现代化既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民用工业诸部门进步幅度趋缓,难以追上西方的技术进步的脚步,在高科技领域更是难以望其项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也放缓。1966—1970年间,劳动生产率增长了33%,1971—1975年间,增长了21%,1976—1980年间,仅增长了14%,投入产出比急剧下降。[17] (P109,P125)当苏联经济介入到和西方的消费竞赛时,因现代化而提高的人民的福利因时间推移而难以继续支撑。对于苏联来说,无力应付军备和大众消费同时与西方竞赛。积累数世纪现代化经验的西方将脆弱的苏联经济逼进了死胡同。 90年代自由主义的改革没有改变这种局面,没有完成现代化转变,而是导致了国家的分裂,许多基本指标都出现了滑坡。后工业化社会的打快拳方针占据了上风,这就导致现代化进程的倒退,致使国家损失一半的工业潜力。结果,在90年代中期,俄国的工业经济尚不及美国工业经济的20%。[18] (P268)同时,世界的发展经验证明,为了推动大型企业向后工业发展模式转变,必须实现技术现代化。然而,自然经济回潮和公民个人副业抬头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1996年,自然经济和个人副业分别占土豆、蔬菜、水果、猪肉、羊肉和牛奶产量的90%、77%、79%、66%、74%和45%。[7] (P238)鉴于这种情况,俄国或早或晚都必须解决这个双重复杂的问题——同时实现后工业现代化和完成后工业化的过渡。
四
通过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考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20世纪俄国历史的关键问题不是革命,不是其他的政治冲突,也不是国家“领袖”的善良与否,而是以现代化形式出现的文明严重断层,这种现代化使国家根本改观。城市工业社会替代了宗法—农村社会,这就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实现了,而社会主义没有实现。现代化使国家跻身于世界主要的工业强国之列,并在相当长时间内保证了国家的安全。但是,苏联未能及时吸取西方工业危机的教训,未能及时地消化现代化模式,苏联政权内部不攻自破,所有这一切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苏联的垮台。因为苏联未完成后工业现代化,所以它难以转入后工业社会轨道,这就使其现代化进程一波三折。俄国在摆脱传统社会的同时,却未能完全融入现代社会。由此一部分人继续按以往的原则生活,另一部分人对未来无所适从,蕴涵着社会大动乱的隐患。 国家围绕现代化道路选择时展开了尖锐的政治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抗成为这种斗争的外在表现形式。国家领导人的治国能力决定了现代化进程的兴衰。列宁的忠实追随者进行世界革命的宏愿被斯大林的现代化实用主义所打断,赫鲁晓夫长期在国民经济中工业和农业孰轻孰重问题上举棋不定最后终结其政治生涯,勃列日涅夫政治地位稳定得益于其善于最大限度地平衡工农业比重,而戈尔巴乔夫败在财政窘迫之上,为保证国家农产品的供应而有求于西方,最后在政治上屈从于西方。以上情况表明,苏联的全部政治生活以社会主义旗帜相号召,以现代化目标为奋斗方向。 那么,在20世纪俄国能否走“自下而上”的另类现代化道路呢?几乎没有这种可能。因为,第一,俄国没有这么做的时间,当俄国长期滞留于传统的农业社会之时,一些先进国家已经完成了现代化。如果不加快发展,就不能消除这种阶段性的落后。如果不加快发展,国家就会在争夺资源的角逐中,成为强大对手的战利品。第二,在20世纪工业文明条件下的瓜分世界战争(20世纪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争夺原料与能源)使现代化的传统道路走不通。战争引起了带有极端激进色彩的革命,特别是布尔什维克革命,使其不可能平心静气地进行现代化。因此,必须按其本来面目理解20世纪俄国的现代化,对其既不能夸大也不能贬低,因为其他国家类似的进程也有自己的民族色彩,俄国也不例外。对于俄国来说,20世纪令人不快的结局是布尔什维克们错误地拒绝与现代化相关的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