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关于国民党新军阀形成及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最新热门    
 
关于20世纪俄国现代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时间:2009-7-24 13:47:05  来源:不详
业发展的特殊前景。后来,民粹主义者在批判西方最初的资本积累和加快发展工业实践的同时,表示支持所谓的自主工业化,即建立在不是降低而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基础上的现代化。他们的反对者——社会民主主义者承认工业化的意义,但首先是从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阶级斗争的视角研究社会主义道路问题。
    俄国的专制政权没有阻碍工业的发展,但也没有把它作为国家的经济基础。С. Ю. 维特和Л. А. 斯托雷平的改革基本没有改变业已形成的局面。俄国进入20世纪时,不仅工业落后,而且前途未卜,这就使国家进一步落后于文明世界,文明世界坚决奉行工业化方针并尽种种可能享用工业化的丰硕成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和20世纪初的革命充分证明俄国步入了死胡同。20世纪初的革命首要的目的就是消除革命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专制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村社等等。但是,这场革命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化的任务——建立工业—城市文明、建立公民社会、文化体系和价值取向的多化、教育的世俗化、普及教育以及整个文明的重建。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弄现代化和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够明白,俄国在世界进步的道路上是前进了还是徘徊不前,才能够明白,俄国在世纪末停留在哪里,它将往何处去。
    众所周知,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特别是与欧洲国家不同,俄国在20世纪之前并不知道革命为何物。1905年,俄国开始了革命,但并没有在20世纪末之前完成革命。俄国历史上通常划分出三次革命:1905—1907年革命、二月革命和1917年的十月革命。今天必须更广义地看待这个问题,不仅从事件开始的角度,而且要从事件后果的角度出发。用这种方法可以搞清楚,所有这三次革命都具有相似的特征,这三次革命都没有完成,因此,导致几乎是一个世纪的持续不断的革命进程。[4] [5]

    二

    从对待历史进程的文明方法角度观察,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革命,同时追求两个截然相反的目的。一方面,革命消灭了妨碍现代化转变的封建残余,而另一方面,又遏制了萌芽中的资本主义关系,这样一来,就破坏了这场转变的自然进程。第一种情况是历史的胜利,而第二种情况则是历史的错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布尔什维克把时代的次要矛盾(如阶级斗争)当成了主要矛盾(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苏联试图发动世界革命是对几乎毁灭了俄国的外国武装干涉的一种回应。问题不仅在于西方国家企图把共产主义扼杀在摇篮里,这只是干涉的借口。西方国家主要的目的在于分裂曾经强大的俄罗斯帝国,占有这个国家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是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条件下实现发达国家现代化所必需的。
    布尔什维克阵营中围绕俄国的发展道路和现代化出现了意见分歧,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现代化问题处于思想斗争的中心,尽管冲突的双方最终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继续在革命的范畴内来思考问题。实际上,争论的焦点问题归结为,如何使一个农业国家变成一个工业国家并克服它的落后性,如何稳固新的制度,如何防止外部侵害。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以及在后来的大清洗中,数千名各级党的领导人,数百万没有任何过错的普通党员和无党派公民遭到清洗和迫害。但另一点更为重要,即正确评价20世纪加快国家现代化方针的胜利。尽管这个方针十分残酷,但它客观上符合俄国那个时代的切身利益,并在70多年时间里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人民都为实现这个战略而努力。况且,我们不应该忘记,西方国家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也充满荆棘。我们只要回忆一下英国和法国革命、卢德派运动和许多现代化进程中欧洲历史上的流血事件就足够了。欧洲大陆数百万人前往其他大陆逃难绝非偶然。
    动员型经济是苏联现代化的基础,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经济任务严格服从于政治目的、达到这些目的所采取的极端措施、崇高的理想与粗暴的强迫相结合、经济计划和社会计划的意识形态色彩过于浓厚。极端意识形态化在苏联现代化进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国家社会经济落后的条件下,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快速转变需要调动所有的力量,不仅仅是社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