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晋惠帝白痴辨──兼析其
汉惠帝新论——兼论司马
最新热门    
 
汉惠帝新论——兼论司马迁的错乱之笔(之一)

时间:2009-7-24 13:47:13  来源:不详
加以摧残,半年后“迺召孝惠帝观人彘”。观人彘的时间在惠帝元年“夏”后,即如意被杀后大约半年;这段时间正足以让戚夫人被残身后恢复肢体能力而被塑造成人彘。因此,发生此事的主因应当是吕后对惠帝的狂怒而不是对戚夫人的嫉恨;吕后只是将她视为“人屎”、将它废物利用以教训逆子。
    然而,惠帝对其母的残忍也进行了反击。卷九载,他在事后“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这等于指责亲生母“不是人!而是……”。孝是汉的立国之德,他甘犯不孝的大罪表明他的个性极为刚烈。此处司马迁特别运用“请”字以隐讳他的不孝。此字传统上只有“告知”之意而无谴责之意。(注:王叔岷案:“《尔雅·释诂》:‘请,告也。’《太平御览》卷四九二引‘请’作‘谓’,《汉纪》同。谓亦告也,《礼记·表记》:‘瑕不谓矣。’郑注:‘谓犹告也。’”见《史记斠证》第二册,第360页。)然而,惠帝谴责的强度远甚于下文所将论述的“惠帝‘让’(曹)参”与“王陵‘让’陈平”等事,因此“请”实应作“让”。
    同样地,惠帝对其母欲毒死齐王也进行了反击;同样地,司马迁对此事也做了淡化处理。依据卷九的记载,惠帝不知所持的是毒酒,只是坚持以“家人之礼”对待齐王,忤逆其母的意涵并不明显。然而,依据刘向的记载,惠帝刚烈的个性极为鲜明;他知道吕后欲毒死齐王后坚持要替齐王饮下毒酒,意欲死谏,吕后因而作罢。(注:《新序·善谋下》。刘向是皇族人,楚元王的四世孙,生年大约晚于司马迁四五十年。)刘向的记载较为合理可信(注:《汉书·司马迁传》载刘向是最早读过《史记》的人之一,他并认为司马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因此,他不采用《史记》的记述,显然是认为那并非“实录”。);卷九的记述有许多错乱,应是司马迁的错乱之笔。梁玉绳指出两个错误。其一,齐内史的说词“太后独有‘孝惠’”称谓错误,当时惠帝健在不应称其谥号。其二,“鲁元公主”是齐王的同父异母妹,尊她为“太后”是以妹为母,显然违背伦常。(注: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七“太后独有孝惠与鲁元公主”与“尊公主为王太后”下案。)吕思勉也指出三个不合理处:“孝惠即尊齐王,齐王是时是否敢居上座,已有可疑。太后欲酖齐王,何时不可,岂必行之燕饮之间?酖酒岂不可独酌一卮,而必并酌两卮,致待自起泛之乎?”(注:吕思勉:《秦汉史》,香港太平书局1962年版,第66页。)此外,这段记述还有不少疑点:吕后既已怒而欲毒死齐王,不料毒杀之计竟然受挫,岂能不当场大怒?毒杀之计既已当场被揭穿,齐王既已“怪之,因不敢饮”,何需再“问”乃“知”?毒酒既出于狠毒的吕后,问谁呢?他既“不敢饮”即未饮,岂能“详醉”而欺骗精明的吕后?“燕饮太后前”的地点应在吕后所居之长乐宫,她恼羞狂怒之际齐王岂能安然离开?齐王献城后吕后如宴请他,岂有在“齐邸”之理?他才经历毒酒之事必然心有余悸而“不敢饮”,岂有“乐饮”之理?
    简言之,这些错乱应是司马迁的错乱提示。此外,他也以重复记述的方式提示这段记述是不可尽信的。在卷五二《齐悼惠王世家》有关此事的记载中,前述错乱都不见了!由此可知,卷九所载“燕饮太后前……尊公主为王太后……迺置酒齐邸,乐饮”等事应属子虚乌有。他虚构这些事的可能用意有二:一、回避惠帝意欲死谏之事以隐讳他的不孝;二、以齐王尊妹为母之事凸显吕后强立惠帝甥女为皇后的乱伦作为。
    除了前述三事,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所载惠帝欲处死其母情夫审食其之事,更强烈地表现出他与其母斗争的坚决意志。此举将母亲的隐私与罪恶张扬于天下,岂是软弱之人所能为?此外,他在朝廷责备老臣曹参的口气,即“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注:卷五四《曹相国世家》。),也表明他是刚直、有霸气、有乃父之风的。
    然而,惠帝并非刚愎自用之人。他接受劝谏而释放了审食其。他曾为了孝顺母亲与避免扰民而修筑复道,但在太傅叔孙通的劝谏后立即改正。(注:事见卷九九《刘敬叔孙通列传》。)此外,如下所将述,他也在相国曹参的劝谏后改采无为而治的治国方式。
    简言之,惠帝是刚强的。“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的记述是司马迁的错乱之笔,意在隐讳他与其母斗争的不孝,隐讳下文所将述的高帝“常欲废吕后”之事。这段记述有三个错乱提示。一、“高祖以为不类我”文法错误,叙述语句不应称“我”而应称“己”。二、“如意类我”之前应加“曰”字成为自述语句才能通顺。(注:《汉书·外戚传上》将这段话改写为“太子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己,常欲废之而立如意,如意类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