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萨保与萨薄:北朝隋唐胡人聚落首领问题的争论与辨析

时间:2009-7-24 13:48:19  来源:不详
中国的穆斯林与摩尼教徒》一文中,推测是叙利亚文sābā “vieillard”(老人)、“ancien”(年长者)的音译[3]。1903年,伯希和(Paul Pelliot)撰《萨宝考》,检出《通典》、《两京新记》、《长安志》中的相关记载,至于萨宝的原意,则接受了德微里亚的看法[4]。1919年,罗(Berthold Laufer,一译劳费尔)在《中国伊朗编》一书中,批评用叙利亚文来比定唐朝都城担任波斯宗教事务的官吏称号,他认为这个汉译名来自一个中古波斯文*saθ-pāv或*xsaθ-pāv,其古波斯文的形式是xsaθra-pāvan[5]。1923年,陈垣在《火祆教入中国考》一文中说:“《魏书》卷一○二、《隋书》卷八三:康国都于萨宝水上阿禄迪城。康国,唐人谓即康居,为祆教流行之地。萨宝之名,是否取于此,不可知也。”[6]

    1925年,藤田丰八在《关于萨宝》一文中,先揭出王国维提示的《隋书》卷二八《百官志》、《通典》卷四十《职官典》、《新唐书》卷七五上下《宰相世系表》中的材料,然后指出约生于北魏宣武帝延昌二年(513)之前的晋荡公宇文护的小字“萨保”,但从此前北魏与流行祆教之伊兰系诸国关系来考察,他以为此词不一定来自伊朗语,也不一定指祆教教长。他认为此词应当是佛教典籍《贤愚经》和《法显传》中的 “萨薄”,即梵文sārthavāha(商人首领)的对音,而萨薄在宇文护取小名时早已脍炙人口。此外,藤田氏还强调:“萨宝者,自以之视作商主为最稳当之解释。惟彼等俱属祆教徒,其刑法(即胡律)亦有置于祆祠中之习惯,因此,祆祠设立萨宝府,而以萨宝任统制一切之责。”他的意思是说,萨宝不仅仅管理祆教,也管理其他事务,特别是商务。因为伊朗系国家置胡律于祆祠,所以北朝隋唐的萨保府就设在祆祠当中。他认为虽然尚不知宇文护的父母是否信佛,但宇文护是个热心的佛教徒,其“萨保”一名,应当是取“商主”之意,而不会是取祆教教长的意思[7]。1926年,桑原骘藏在《隋唐时代来华之西域人》中,提到藤田氏在前一年发表的论文,接受萨宝为队商首领的看法,但不接受来源于梵文的sārthavāha,而认为与同样是“队商首领”的回鹘文sartpau关系更为密切,他还提出可能有一个相对应的粟特文[8]。1933年,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讨论祆教时,补充了《隋翟突娑墓志》、《唐米萨宝墓志》等新资料,并指出“萨保即是萨宝,皆回鹘文sartpau之译音,义为队商首领”[9]。显然是接受桑原的论说。

       1962年,丁爱博(Albert E. Dien)发表内容极为丰富的评述文章《萨保问题再探》,分别讨论了三个名词:第一,首先介绍贝利(Harold W. Bailey)考证于阗文的spāspāta系指“senāpati, military official”即军官的看法,在和田出土双语文书中,汉字音译作“萨波”,然后指出《周书·波斯传》中掌四方兵马的官名“萨波勃”系同样的称呼,而《旧唐书·焉耆传》中的焉耆王名“薛婆”,《册府龟》作“萨婆”,但不清楚是否为同一译音。第二,关于佛教文献中的“萨薄”,他指出在康孟详(fl.194—199年)译《兴起行经》、康僧会译《旧杂譬喻经》(251年)中是作为商人的名字,道略集《杂譬喻经》作“萨薄主”,此名还见于昙无谶(fl.414—426年?)译《裴(悲)华经》、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合译《摩诃僧祇律》(416—418年)及《贤愚经》(445年)。虽然早在1836年E. Jacquet就指出此词是sārthavāha(一组商人的首领)的对译,但并未受到重视,直到1904年伯希和用《十诵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