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萨保与萨薄:北朝隋唐胡人聚落首领问题的争论与辨析

时间:2009-7-24 13:48:19  来源:不详
sartpau所出自的一个粟特词。这个粟特词,在1988年被吉田丰在粟特文古信札第5件上找到,即s’rtp’w一词,与丁爱博举出的回鹘文完全等同。无论从年代、对音、词义哪个方面来说,吉田丰的比定都是完美的。所以笔者在1995年撰写《祆教初传中国年代考》一文时,即直接采用了吉田丰的说法,并确认萨保是兼领粟特商团的商务和祆教事务的大首领。1998年,荒川正晴发表《论北朝隋及唐代“萨宝”的性质》,也主张萨保即高昌的 “萨薄”(应读作“萨簿”),是管理粟特聚落和祆教徒的职官。

关于高昌的“萨薄”,1986年王素《高昌火祆教论稿》一文,据高昌文书“薄”、“簿”通假的现象(如“主簿”都写作“主薄”),指出“萨薄”就是“萨簿”,审其音,正与北齐“萨甫”相合。可惜如此重要的一个关键字的提示,竟为后来的许多学者所忽视(荒川除外)。1993年,姜伯勤的《论高昌胡天与敦煌祆寺》一文,就把高昌的“萨薄”与藤田丰八提示的《贤愚经》的“萨薄”等同起来,虽然他关于萨保是“伊兰系胡户聚落上的一种政教兼理的蕃客大首领”的定义不错,但在追寻萨保的原语时,却采用了薛爱华“萨宝”来自所谓粟特文sārthavāk的说法。事实上,sārthavāk是梵文,而非粟特文。

       1996年以来,富安敦发表两篇文章,力主萨宝即萨薄,是表示外国商人的意思;萨薄的原语是梵文的sārthavāha,其真正含义是“有足够资本组织一次商贸远征团的商人”,他举出《摩诃僧祇律》、《旧杂譬喻经》、《兴起行经》等一系列佛典来论证其说。1998年姜伯勤发表《萨宝府制度源流论略》一文,一方面根据《史射勿墓志》认为萨宝原是粟特本土的职官,另一方面列举一大批佛典中的相关资料来证明萨保也来源于印度系的“萨薄主”,即印度型Sarthavaha商主制与粟特型Sārthavāk商主制是萨保府的两个源头。这显然是为了调和他本人的旧说和富安敦的说法。同年,罗丰发表《萨宝:一个唐朝唯一外来官职的再考察》,也是认为萨保等于萨薄,并沿着藤田丰八的思路,追寻萨薄在各种佛典中的记载,认为其语源出自巴利语或梵语。2000年,芮传明发表《“萨宝”的再认识》,也认为萨保来源于梵文Sārthavāho(原文如此),萨薄是其同名异译。

       把萨保和萨薄联系或者等同起来的做法,必然导致要把原本认为与祆教关系密切的萨保与佛教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富安敦《伊朗人在中国——佛教、祆教及商业机构》一文有总结性的概括。罗丰和芮传明的文章在这方面也着墨较多。

       从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史来看,似乎是萨保等于萨薄的看法占了上风,然而,这种看法忽视了萨保或萨薄的原语在印度—伊朗语(Indo-Iranian)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分离,因此也就未能注意同一词汇的变体在印度和伊朗两个系统的典籍中的不同用法,更没有关注萨保拥有者的胡人身份和萨保语源的密切关系,因此,这个看似更有影响力的说法现在需要商榷。

 

              &nb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