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20世纪中国农会制度的变
解读20世纪中国工农运动
20世纪中国近代外债史研
最新热门    
 
2000年国内辽夏金史研究综述

时间:2009-7-24 13:48:20  来源:不详
;社会史、文化

  1.人口与社会。继《中国移民史》之后,吴松弟又著《中国人口史》第3卷《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王德忠《金朝社会人口流动及其评价》(《东北师大学报》2000-6)认为金朝由女真族向中原的迁徙、汉族向东北的迁徙、契丹族的四处迁徙构成的社会人口流动都是统治阶级强制迁徙的结果,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民族关系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李清凌《从〈述善集〉看河南濮阳西夏遗民的族属与汉化》(《固原师专学报》2000-4)认为这本由濮阳杨氏先祖编的诗文集,不仅提供了一户长期生活在西夏境内的蒙古游牧民从军、迁徙、弃牧从农、与其他民族通婚、学习汉文化的典型个案,而且为搜索西夏各族遗民的去向提供了新的线索。宋德金《辽代的婚姻与家庭》(《中国社会史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年2月)是迄今最全面深入的研究。此外有杨蕤《西夏灾荒史略论》(《宁夏社会科学》2000-4)等。
  2.辽文化。《契丹舍利横帐考释》(《燕京学报》新8期,2000年5月)是陈述先生的遗作,认为舍利即世里之别译,乃皇族的专称,继而合诸舍利为迭剌部族;横帐创自辽太祖,又有大帐、大部落之称,似有“帐”与“谱”之别,指帐专言太祖一系,指谱则包括皇族三父房在内。葛华廷《辽代横帐浅考》(《北方文物》2000-4)认为横帐专指皇族三父房,不包括辽太祖直系所在的御帐,横帐之名来源于三父房营帐与御帐的排列位置呈横向。都兴智《辽代契丹人姓氏及其相关问题考探》(《社会科学辑刊》2000-5)指出耶律源于契丹祖居之地西剌木伦河,后族述律氏即乙室己、拔里二审密氏。黄凤歧《契丹捺钵文化探论》(《社会科学辑刊》2000-4)重点论述了捺钵文化产生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及捺钵活动的主要内容,认为四时捺钵与皇都并存的二元政体对巩固统治和发展经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有张永攀《契丹奚车考》(《西北民族研究》2000-1),曹显征《辽代的孝道教育》(《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0-4),张国庆《辽代燕云地区绘画与舞蹈艺术特色探论》(《社会科学辑刊》2000-5)等。
  2.金文化。刘浦江《金代捺钵研究》(下,《文史》2000-1)继上篇“春水考”后,考证“秋山”,指出金代“秋山”广义上指春水之外的一切围猎活动,狭义的则专指秋猎而言。金朝捺钵的重要性远不及辽,但给当时农业生产带来的消极影响,特别是激化了女真人与汉人的土地争端,是不容忽视的。陈戍国《大金祭祀与相关问题》(《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3)指出金朝祭礼内容丰富,既有因袭契丹传统礼俗的,也有宋辽金共有的礼典,而更近于宋礼。魏崇武《金代理学发展初探》(《历史研究》2000-3)认为以南宋理学的北上为契机,金代理学进入复苏期,逐步推广,金亡前后研习理学成为思想史上不容忽视的现象。此外有周峰《金代金银牌考述》(《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2),李建勋《大定以后金上京文化面面观》(《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0-2)等。
  3.西夏文化及其他。刘建丽《论儒学对西夏社会的影响》(《西北师大学报》2000-3)认为儒学对于由单纯牧业经济向农业经济过渡的党项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故在西夏得到广泛传播与发展,促进了党项与兄弟民族的融合及自身的封建化。尚世东、郑春生《试论西夏官服制度及其对外来文化因素的整合》(《宁夏社会科学》2000-3)认为西夏官服以党项民族服饰为基础,融合汉、契丹、女真、吐番、回鹘诸民族服饰而成,尤其受中原官服制度影响颇深。其他有任崇岳《论辽西夏金元时期文化精神的特色》(《北方文物》2000-2),郭康松、陈莉《辽金对中原典籍的收求》(《北方文物》2000-1)等。

        四. 民族关系史、对外关系史、历史地理、文物考古

  1.民族关系史、对外关系史。周宝珠《北宋西夏间贡赐交往中的开封与兴庆(银川)》(《史学月刊》2000-1)考察了宋、夏使节在兴庆、开封的活动与贸易盛况,以及两城在经济、文化、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相互影响。陈旭《宋夏沿边的侵耕问题》(《宁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