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
“本体论”源流考(古代
中国古代文人的悲剧命运
古代党人的生死观与士大
试论我国古代吏胥的特殊
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
论中国古代官制的品位与
中国古代的世兵与募兵随
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格局
最新热门    
 
古代名马称号语原考

时间:2009-7-24 13:48:28  来源:不详
一旦谈及古代中国的名马,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西周穆王的“八骏”。《穆天子传》载云:“(穆)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1]《拾遗记》虽然也提及“八骏”,但是其名与《穆天子传》迥异:“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踰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递而驾焉,按辔徐行,以匝天地之域。”[2]
此外,太宗所宠爱的六匹战马,即所谓的“昭陵六骏”,也频为后世之人道及。昭陵遗址在今陕西省醴泉县西北的九峻山上,太宗当初曾经亲自撰文,为文德皇后立碑于此,并刻六匹爱马之石像。《册府龟》载云,唐太宗贞观十年(636 年)十一月,谓侍臣曰:“朕自征伐以来,所乘戎马,陷军破阵,济朕于难者,刊石为镌真形,置之左右,以伸帷盖之义。”[3]《金石录》云:“右《唐昭陵六马赞》。初,太宗以文德皇后之葬,自为文,刻石于昭陵;又琢石象平生征伐所乘六马,为赞刻之。皆欧阳询八分书。”[4] 这六骏的名字分别是:飒露紫、特勒骠、拳毛、青骓、白蹄乌、什伐赤。
又,太宗在位后期,北方游牧部落骨利干(或谓其地在今贝加尔湖之北)曾遣使献马:“其大酋俟斤因使者献马,帝取其异者,号十骥,皆为美名:曰腾霜白,曰皎雪骢,曰凝露骢,曰县光骢,曰决波騟,曰飞霞骠,曰发电赤,曰流金,曰翔麟紫,曰奔虹赤。厚礼其使。”[5]
此外,尚有其他许多“骏马”、“宝马”、“天马”、“神马”之类,如駃騠[6]、騕褭[7]、汗血马[8]等等,本文不拟详述。
古代中国之马——尤其是名马——之非“土产”,而多得之于域外(特别是中亚和北亚),早为世人认可,在此毋需赘述。实际上,从这些名马的称呼方面,很容易辨别出非汉语的语原。诸如“盗骊”、“踰轮”、“什伐赤”、“特勒骠”等,都难以用汉文解释其含义。至于“白义”、“渠黄”、“华骝”、“飒露紫”等,虽然似乎颇具汉文含义(古人确也多作这类解释),但是,它们很可能仍属外来语译名,只不过兼顾音义罢了。至于《拾遗记》所列的马名,则恐怕绝大部分是后人将其“汉化”和“神化”了的名号,业已脱离了真实马匹的本来面目,歪曲了名号的最初含义。
本文旨在就古代中国部分名马的称号,作语原方面的探讨。对于前人的陈说予以重新研究,或有新的发,或作修改、充实,以期初步揭示出域外游牧民族的“马文化”对于古代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
对于马名的比定,力求符合于下述三个条件:第一,在语音方面尽量一致(当然,考虑到各种方言的区别,以及汉译者在兼顾音义时可能出现的语音偏差,有些对音不可能象现代译名那样精确地吻合)。第二,多数原语当与颜色有关(尽管郭璞“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之语[9]未必尽然,但也不能完全无视)。第三,这些原语无论是含有颜色之义,还是其它意思,都应该本就是马的称号,或者是与之关系密切的词汇。兹考证如下。
 一.“盗骊”的语原可能是突厥语 toruğ
郭璞注《穆天子传》“盗骊”云:“为马细颈。骊,黑色也。”在此,“骊”字似乎有其汉文含义,但是这种马还有许多异名。《广雅疏证》释“駣”条云:“《史记·本纪》‘造父得骥温骊’,徐广云:‘温,一作盗。’《索隐》云:‘邹诞生本作駣,音陶。’则盗骊即此駣。……《玉篇》作桃;《御览》引《广雅》,亦作‘桃’;《集韵》云:‘駣,兽名,似马。’”[10] 由此可见,“盗骊”又能作“駣”、“桃”、“駣”等;而“”、“”诸字却无“黑色”之义,仅音与“骊”同而已。亦即是说,“盗骊”一名最初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