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日本学者对明“四夷馆”
明四夷馆 鞑靼馆 研究
最新热门    
 
明四夷馆“鞑靼馆”研究

时间:2009-7-24 13:48:29  来源:不详
朝为培养外交翻译人员,设立四夷馆,专门负责四夷往来文书的翻译,并在此教习诸蕃语言文字。四夷館鞑靼馆是教习蒙古语言文字,培养与北、女真各部交涉事务中的翻译人材。
关于四夷馆,西方学者伯希和、威立德;日本学者本田实信;我国学者和希格等均认为是“翻译处”或“翻译局”。“四夷馆是一所学习、研究亚洲诸民族语言文化的学校和研究所,其中的汉字“馆”的含义为学校,所以‘四夷馆’是明代或朝翰林院的‘亚洲研究院’”[1]。“四夷馆”是主管翻译事务、兼培养“习译”人材的“译学”机构。四夷馆置译字生,教习亚洲诸民族语言文字,是为了培养了解诸夷历史地理、夷情的翻译人材。其目的主要是要储备翻译人材,应急之用。
前人有关明四夷馆的研究主要有:日本学者神田喜一郎的《关于明四夷馆》[2]一文,就明朝设置四夷馆的年代、设置原因、具体位置、四夷馆的教师、生徒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田坂兴道的《最近关于四夷馆及华夷译语的研究》[3]一文,篇幅不大,介绍了我国学者向达、罗振玉、西方学者威立德、伯希和、福克斯及日本学者山崎忠等六位学者有关“四夷馆及《华夷译语》”的研究论文目录。
 我国学者向达的《记巴黎本王宗载<四夷馆考>——瀛涯琐志之二》[4]一文,探讨了王宗载《四夷馆考》(巴黎本)的编撰时间、内容、王宗载的生平等问题。张文德的《王宗载及其<四夷馆考>》[5]一文,在向达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四夷馆考》的资料来源和史料价值。
有关鞑靼馆的研究,有石田干之助的《所谓丙种本<华夷译语>的<鞑靼馆译语>》[6]。山崎忠的《乙种本<华夷译语>“鞑靼馆来文”研究——东洋文库本》[7]和《<华夷译语>“鞑靼馆来文”的研究资料编——柏林本和东洋文库本的异同》[8]等。已往的研究多集中于语言、译语的研究,而对明代四夷馆的教学体制、四夷馆翻译人员在与周边民族、国家的交往中所起到的作用等问题重视还不够。对四夷馆各馆译语的研究情况也不同。有关女真馆译语、回回馆译语的研究近年来有所进步。而关于鞑靼馆的译语、蒙古语教学情况、蒙汉翻译活动等问题的研究则相对薄弱。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明代四夷馆鞑靼馆为中心,对其设置年代、蒙古语教学、文书翻译活动、译语的编撰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四夷馆及鞑靼馆的设立与演变
 
明代,中原与周边民族、国家间朝贡、贸易往来,需要大量的翻译人员。为了培养翻译人材,明朝专门设置了四夷馆。四夷馆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为培养翻译人材而官方设立的专门机构。主要负责翻译朝贡国家往来文书,并教习周边民族、国家的语言文字。鞑靼馆是四夷馆中负责翻译明朝与蒙古的往来文书,兼培养通蒙汉语言文字的翻译人员的机构。
四夷馆在永乐五年初设时,分为八馆,后增设两馆,计为十馆。对此《大明会典》记载:“凡四方番夷翻译文字,永乐五年(1407)设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选国子监生习译。…正德六年(1511)增设八百馆;万历七年(1579)增设暹罗馆”[9]。这一史料,清楚地记载了设置四夷馆的年代及增设各馆情况。
关于设置四夷馆的具体位置问题,《明实录》记载:“置馆于长安左门外处之”[10]。神田喜一郎依据《燕都游览志》“四夷馆在玉河桥之西”的记载和《大明一统志》“翰林院在玉河西岸,四夷馆隶焉”的记载,认为设立四夷馆的场所应邻接翰林院。并指出“长安左门外”和“玉河桥之西”是指同一地点。
四夷馆设置之初属翰林院。《明史》职官志记载“遂改隶太常”[11]。关于这一问题,日本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