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日本学者对明“四夷馆”
明四夷馆 鞑靼馆 研究
最新热门    
 
明四夷馆“鞑靼馆”研究

时间:2009-7-24 13:48:29  来源:不详
年、1459年、1490年。这一阶段的生徒来源主要是国子监生或官民子弟。永乐五年(1407),学生从国子监生中挑选,有蒋礼等三十八人入馆,习译书。后来,宣德元年(1426)开始,又兼从官民子弟中挑选学生,此次选生人数不清。天顺间,因官员、军民、匠作、厨役子弟投托教师私自习学,生徒出身不同,恐生徒图私利、泄漏夷情。规定今后按永乐例从国子监生中挑选年幼俊秀者送馆,分馆习译番夷语言文字与汉语的互译之事。天顺三年(1459)四夷馆译字官生有一百五十四名。
自弘治四年(1491)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共选生三次,分别是在1508年、1537年、1566年。“正德三年选收译字生一百七名,嘉靖十六年选收译字生一百二十名。皆不问世家不论本业,止泛考汉文数字,待收馆之后方习番文”[23]。正德三年(1508)选生107名,嘉靖十六年(1537)选生120名。这两次选生不管是否世业子弟、不限出身。嘉靖四十五年(1566),鞑靼等馆教师、署正等官顾袆等多次报告称“各馆缺人习译,乞要选收世业子弟作养”[24]。因鞑靼等九馆缺人习学,这一年二月二十六日共选世业子弟田东作等七十五名分馆习译。
自嘉靖四十六年(1567)到崇祯三年(1630)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共选生三次,分别是在1578年、1604年、1625年。万历六年(1578),增暹罗一馆时,续收世业子弟成九皋等二十一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译学缺人,十馆无一名译字生习学,只有教授等官十八人。六月二十四日收取世业子弟马尚礼等九十四名。天启五年(1625)报告译学缺人“每馆现任教师只有二、三人,八百馆今已故绝,传习无人,每遇译写来文、回答敕谕,少则尚可苟完,多则动称堆积”[25]。天启五年(1625)八月二十三日选收韩永祯等九十四名生徒。
四夷館十馆生徒额数为百人左右,鞑靼馆生徒额数没有明文规定。以上十次选生,分给鞑靼馆的学生人数不清。以上成九皋、马尚礼等,均为鞑靼馆属官,应是当时分到鞑靼馆的译字生。韩永祯也是鞑靼馆译字生。
据《四译馆则》增订馆则卷二十之十馆师生校阅姓氏表, 可以断定1625年入选世业子弟中,分给鞑靼馆的译字生至少有十五人或十五人以上。
十馆师生校阅姓氏表:
鞑靼馆
教师主簿:穆世登、刘尚贞、韩良议
译字官:马尔翥、刘启泽
译字生:韩永祯、刘启溶、刘天申、马士秀、孙希贤、林大有、韩良谟、昌德、林如梧、周京、王三锡、刘惟懋、吕帮柱、韩永祥、杨时盛
自万历三十二年(1604)到天启五年(1625)二十多年间,鞑靼馆应没有译字生了。教师穆世登、刘尚贞、韩良议等三人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选入鞑靼馆的译字生。万历三十二年(1604)选入鞑靼馆的译字生,后来成为鞑靼馆属官的有“王子龙、马键、马尚礼、刘天锡、马承礼、刘尚贞、韩良议、穆世登、马应龙、林如椿、丛文炜、丛文灿、陈光復、陈光显”[26]等十四人。由此可以断定,万历三十二年(1604)选入世业子弟中,分给鞑靼馆的译字生至少有十四人或十四人以上。那么,译字生韩永祯、刘启溶、刘天申、马士秀、孙希贤、林大有、韩良谟、昌德、林如梧、周京、王三锡、刘惟懋、吕帮柱、韩永祥、杨时盛等十五人,应是天启五年(1625)通过会考,选入鞑靼馆的译字生。
据《四译馆则》增订馆则序记载,增订馆则是在崇祯三年(1630)完成。按1490年(此年规定四夷馆生徒学制为九年,三年食粮、六年冠带、九年授职)规定,自天启五年(1625)选生徒入鞑靼馆到崇祯三年(1630)完成增订馆则,即列鞑靼馆师生校阅姓氏表时,上述十五人未满六年,只参加过食粮一考,崇祯元年(1628)三年期满,马士秀等六十八人通过了食粮一考。应该说,天启五年(1625)选入十馆生徒,到1630年为止,无一人满六年参加过冠带考试。就是说,尚无人升为译字官。1625年十馆所选九十四名世业子弟中,参加校阅的十馆译字生有八十七人,七人未参加校阅工作。那么,1625年入馆的世业子弟中,分到鞑靼馆的至少有十五人。
1604年,选世业子弟入馆习译时,因鞑靼、暹罗二馆事务繁忙,请求给予增加生徒额数。那么,鞑靼馆译字生,1604年选入的十四人和1625年收取的十五人,是增加额数之后的人数。万历三十二年(1604)之前,分给鞑靼馆的译字生可能不到十四或十五人。嘉靖四十五年(1566)选入鞑靼馆的译字生,后来成为鞑靼馆属官的有“王子春、丛文光、韩学礼、马继志、丛文辉、成桂、徐应诰”等八人。
译字官马尔翥、刘启泽是鞑靼馆教师马应乾、刘尚宾之子。二人分别是在天启二年(1622)和天启四年(1624)继父之业送馆习译。他们与上述十次会考入选的生徒(包括世业子弟)不同,不是参加会考被选入馆,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