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宋代城市研究的现状与课
北宋东京公共娱乐空间形
上帝信仰在古代中国的迷
区域信仰的本土化与地方
宋元善恶报应信仰之发展
明清时期江南泰伯信仰的
让文化传统存活于人们的
拓宽博物馆发展空间  强
遗址类专题博物馆陈列空
作为视觉空间的博物馆
最新热门    
 
信仰空间的万花筒――粟特人的东渐与宗教信仰的转换

时间:2009-7-24 13:48:29  来源:不详
出於背,仍亂擾腸肚流血。食頃,噴水咒之,平復如故。此蓋西域之幻法也。”[6]敦煌地區的祆祠裏,一年四季懸挂有畫着粟特神衹的白畫(本書圖版84)[7],並且設供、燃燈來舉行賽祆活動;還有那幾乎所有宗教都避而遠之的杯中物,在粟特人那裏竟然造出了“朝夕酒如繩”的恢弘排場,用來祭祀他們的雨神得悉神,從而為當地百姓祈雨[8],這些在甘肅天水出土的隋石棺床圖像上已得到了證實的場景”[9],怎麽看怎麽不像是我們平常所見的宗教儀式,倒更像是逢年過節所舉行的慶祝活動。我們不禁要問,他們這樣做除了感謝神靈過去的保佑、祈求來年的平安富足外,是否還有以異域風情招徠顧客的嫌疑?大家可不要忘記,長安、洛陽城裏的胡祆祠大多是在人群密集的市場及其周圍,這些經濟利益至上的粟特胡人怎會錯過這些難得的機會?
當然,縱然有諸多的文獻記載和栩栩如生的畫面,我們也決不能說上述的這些就是粟特人宗教信仰的全部反映,不過,唐人對於粟特人祆教信仰的記載和他們自己所呈現給我們的生動畫面,可能就是他們的信仰最真實的反映,可以視作粟特民族活生生的人間宗教[10],它與波斯民族那正經呆板的純粹宗教之間是有所區別的。在追名逐利的粟特人那裏,即使是嚴肅再嚴肅的宗教,可能也會被他們軟化為追求現世美好幸福的有力手段。更何況是,這方土地上的祆教是祖先從遙遠的故鄉帶來的,随着歲月的流逝,當關於故土的記憶變得越來越模糊,當難以抗拒的漢化之門被打開,特別是安史之亂的突如其來,一切想要追隨傳統的努力都開始變得那麽艱難。因為這場他們的同胞發動的戰爭差點兒顛覆了他們立身的這個國家和這個曾經聲威震天的王朝,於是這裏的人們,上自天子,下至黎民,這些曾經欣賞、模仿過他們的服飾、對他們寬容友好的唐朝人,突然對他們這些深目高鼻、捲髮胡服的粟特人產生了一種不信任感,有時甚至是極端的厭惡與仇恨。現實的壓力迫使他們不得不想方設法改頭換面地生活,或許他們中的一些人即使在這樣的壓力下,還是一如往昔地生活着,懷念着遠方的故土,信仰着祖輩們信仰的神靈,但是他們必須對外界諱言一些能表明他們特徵的東西,或是明目張膽地改換自己的姓氏、或是偷偷摸摸篡改自己的出身、郡望[11],以減少麻煩的光臨,所以,大概正是這樣的原因,他們在墓誌中更是諱言自己本民族的宗教信仰。當然,也有一些人改信了其他的宗教,從而漸漸融入周圍的環境中,為自身赢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間。
摩尼教,這一同樣發祥於古波斯的宗教,從開二十年(732)開始就被唐朝政府明令禁止,似乎命脈已經斷絕,而正是在此時,粟特摩尼教徒的形象開始浮出歷史的表層。但入華粟特人與摩尼教的結綠,並非始自安史之亂,而是早在摩尼教初傳中國時即已開始了。
摩尼教早在3世紀末葉便已進入中亞地區傳播,在粟特本土就有許多人信奉摩尼教[12]。雖然我們現在並不知道普通入華粟特人信奉摩尼教的具體實例,但據東西方學者對敦煌出土的摩尼教殘經《摩尼光佛教法儀略》的研究,該經内容裏有許多源自中亞的語言,其中就包括粟特語,因此,當初就是包括了粟特人在内的中亞摩尼教團,將這種野心勃勃的西亞宗教帶進了中國,並且深入進了唐代的民間社會[13]。
摩尼教在唐代的傳播經歷了兩度起伏,在被允許公開傳教的第一階段(延載元年-開元二十年,694-732)近40年時間裏,中原地區的粟特人中是否有信摩尼教的,現在尚無從知曉。但安史之亂時,中原地區的粟特人中有摩尼教的信徒還是可以知道的。當時,粟特人因種族的原因備受牽連,從而不得不尋求新的靠山,他们最終將目標鎖定在了勢力漸盛的漠北回鶻汗國身上。於是,在寶應元年 (762) 回鶻可汗停留洛陽之時,睿息等摩尼教四高僧不失時機地向可汗傳教,並且成功地做到了挾回鶻可汗以令唐天子,在大唐境內再度建立起了摩尼教的寺院。雖然記載有這段史實的《九姓回鶻可汗碑》並未明示我們睿息等人就是粟特人,但從安史亂後進入中國的粟特人很多是與回鶻人信奉的摩尼教有關,而在唐朝境內倚回鶻之勢牟取暴利就是九姓粟特人[14],當初將摩尼教傳入回鶻汗國的四僧應該就是粟特人。吐魯番發現的回鶻文《牟羽可汗入教記》講到睿息等四僧之所以開教回鶻,原因之一是當時“聽眾和胡商常常處在為人殺害的境遇”[15],也可作為佐證。於是,他們一方是為同胞尋求到開展商業活動的有力保護傘,另一方是希望借粟特人的經商能力增強自身的經濟實力,雙方各有所求,遂互相利用。《新唐書·回鶻傳》記載:“始回紇至中國,常參以九姓胡,往往留京師,至千人,居資殖產甚厚。”又,《資治通鑒》卷二二六載:“代宗之世,九姓胡常冒回紇之名,雜居京師,殖貨縱暴,與回紇共為公私之患。”正說明在唐人眼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