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从《二年律令》的性质看
高昌至西州时期的弥勒信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
从《甲渠言部吏毋嫁聚过
从《齐民要术》看少数民
从《清明上河图》和《东
从《老乞大》《朴通事》
从《申闻状》看宋孝宗北
从《读书杂志》看社会史
从《延祐四明志》及《至
最新热门    
 
从《弥勒会见记》到贯云石—古代回鹘戏剧史上的一个侧面

时间:2009-7-24 13:48:32  来源:不详
场。”[26] 反映了当时百戏兴盛之状。至唐代,始有歌舞戏和滑稽戏。歌舞戏以歌舞为主;滑稽戏以语言为主。滑稽戏或演一事,而不能被以歌舞。至宋人杂剧,纯以诙谐为主,与唐之滑稽剧无异,但其角色较为著明,而布置亦稍复杂,然仍然不能被以歌舞,而且滑稽戏虽托故事以讽时事,但不以演事实为主,作为戏剧,是演故事情节为主,所以与戏剧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唐、宋大曲融入了大量的西域乐舞,是由乐曲、歌曲、舞曲组成的大型歌舞,只是尚未与戏剧表演结合起来。
公元10世纪流传于高昌的回鹘文戏剧《弥勒会见记》,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剧中人物,并且有演唱的曲调(吐火罗文本,每幕前都标出出场人物及演唱的曲调),已经具备了戏曲的几大要素。维吾儿民族善舞,他们将渊自印度的佛教戏剧表演学来之后,不断传播和发展,必然对中国内地歌舞戏剧的表演艺术产生了影响。这种文化艺术交流首先在中国北方最为频繁。所以中国真正的戏曲——即北方杂剧(金元杂剧),在金元时期的北方产生了:中国的戏曲在经由宋官本戏,金院本、诸宫调等多种形式的尝试与发展、改进,至宋元时期(约13世纪初)趋于成熟。起初戏剧较粗糙简单,作家多是一些无名氏艺人,至元初关汉卿(约1225~约1302)开始,文人之作大盛,奠定了中国戏曲的基础。
元杂剧由宋大曲、诸宫调等的叙事体,一变而为代言体,树立了戏曲的独立规模;它所用的曲子,有大曲,法曲,诸宫调,有词,以及“胡夷里巷”的流行曲,并加之改造,在音乐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使之能够满足戏剧表现不同情节,塑造不同人物的性格需要。因而,王国维说,元杂剧有两大进步,一是乐曲上的进步,二是由叙事体变为代言体。“此二者的进步,一属形式,一属材质,二者兼备,而后我中国之真戏曲出焉。”[27]
戏曲以曲调为主,宾白为辅。故事情节都须靠曲子唱出来。从中国音乐史上看,龟兹、高昌、疏勒等西域音乐对中国音乐贡献最大,大曲、法曲、词牌、曲调中都有大量西域音乐的成分,尤其是龟兹乐舞的影响最为显著。并且,乐曲是确立戏曲的基本材料,是最重要的部分。从这方面来说,中国戏剧也深受西域文化的影响。
至于古代维吾尔族的曲艺作品,目前在回鹘文文献中尚未找到较为确定的例证。值得注意的是敦煌出土的回鹘语韵文体《观音经相应譬喻谭》。该文献现存伦敦大英图书馆,编号为Or.8212—75A。写本共15叶,346行,其结构特点为押头韵的四行诗形式,可能为古代回鹘僧众在讲说《观音经》时穿插的唱词。[28] 兹引录其第二部分的一段:
今此以后说相应义∷ amtï munda-ta ïnaru bu sudur ärdini-ning相应tigmä bir nom töz-ingä yarašï avdan nomuγ tanuq tartïp söz-lägülük käz-ig ol: amtï anï söz-läyü birälim qop süz-ük kird-günč köngül-in äšidz-ün-lar tïnglaz-un-lar∷[29]
今此以后与此宝经相应,引证法性相应的譬喻,依次说明。现在我讲这些,请你们以最净之心听闻。
读起来颇有唱词的味道,此或为回鹘讲唱文学之先例,尚待进一步研究。但是从元代维吾尔族散曲家贯云石身上,可窥见一斑。贯云石(1286~1324),西域北庭人,祖父随忽必烈入主中原。贯云石小时候在大都维吾尔人居住区,即今北京魏公村一带长大。他自幼拜汉族宿儒为师,接受汉文化的教育,诗、文、曲无不精通。在深受中原汉文化影响的基础上,又受到了维吾尔民族文化的熏陶,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特质,在他身上得到发扬光大,故而显示出多才多艺的人文特质,但其重要成就主要还是体现在散曲方面。
散曲分为小令、套数二种,是元代新兴的清唱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