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
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
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试论中西方上古社会的平
“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
试论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
最新热门    
 
试论古代以色列民族的历史观—从资料构成、史书编集到观念的形成

时间:2009-7-24 13:48:40  来源:不详
为先知和史家所诟病,正是这一观念的写照[62]。
6,“特殊恩宠论”与“弥赛亚”观念
以色列王国的历史始于扫罗王朝,但扫罗在位很短,只有十余年(公元前1028-1013),他的作为仅限于率众抗击异族侵袭,但却并未能根除外患,最后自己也战死沙场。大卫登基时只有30岁,在位40年(公元前1013-973),政绩卓著,不但彻底解决了四邻之敌的入侵问题,而且开疆拓土,使以色列成为西亚地区的重要国家。至大卫之子所罗门当政时期(公元前973-933),以色列王国繁盛一时,国富民强。自大卫时代起,在以色列统一王国强盛现实的催化下,就生发出一种“特殊恩宠论”的思想,即大卫家族的统治权得到了耶和华神的特别祝福和佑护。分国后的南国犹大不像北国以色列那样王室统绪更迭频繁,而是几乎一直由大卫的直系后裔当政,这是一个重要原因[63]。“弥赛亚”希伯来文读作Messiah,义为“受膏之君”,即为耶和华神所拣选,受圣灵所感,具有大能的救主。祈盼耶和华兴起拯救者的思想在以色列民族史上是一直存在的,分国后北、南两国相继陷入危机直至灭亡,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是犹大国民被掳至巴比伦之后,“弥赛亚”观念日益在人们的意识中强化。他们追忆大卫、所罗门时代国家强盛的情景,自然地将“弥赛亚”观念与“特殊恩宠论”联系起来。先知们在谈到即将到来的弥赛亚时,总是将他与大卫的苗裔联系在一起。以色列历史书卷中在记述扫罗与大卫的历史时抑扫罗而扬大卫的态度,正是这两种观念的反映。耶和华终将兴起出自大卫子孙的救主来改写以色列民族的历史,这是北国灭亡后,南国犹大人直至回归前的盼望。
7,从《历代志》到《以斯拉-尼希米记》:以色列民族史观的集中体现
前已说过,这两卷书本是连续性的叙述,在希伯来《圣经》的历史书卷中,它们是最晚出的。“历史就是耶和华神对以色列民族的救赎史”的历史观在它们的编写原则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中得到了完整而集中的体现。它们在记史上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作为晚出的史书,《历代志》和《以斯拉-尼希米记》并没有从耶和华神的创世活动开始记述,而是从第一个人――始祖亚当开始书写历史。但前者的重点是以色列进入王国后的历史,特别是统一王国和犹大王国的历史;后者则集中记述回归后犹大人建立政教合一的民族共同体的过程。《历代志》在开始几章的编写上采用了《创世记》中“逐代递减”的谱系记载原则,从亚当以下一直记述到大卫,而在记述分国后的民族历史时,几乎置北国历史于不顾,专记南国历史,其目的是要将耶和华神的普世救恩逐渐缩小到大卫王及其支派身上。
其次,两书以“犯罪-惩罚-悔改-拯救”的观念模式来解释小到具体事件,大到民族命运变化的原因。如对犹大历史上颇受赞誉的约西亚王的阵亡,《历代志》的解释是他不听耶和华通过埃及王对其警告的结果[64]。对虽作恶累累,但却国运长久的犹大玛拿西王,《历代志》的解释是他在被亚述王俘虏时,“在急难的时候,恳求耶和华他的神……及其自卑,祈祷耶和华”的缘故[65]。对犹大国灭亡,众民被掳,《历代志》说是因为末王西底家“行耶和华他神眼中看为恶的事。先知耶利米以耶和华的话劝他,他仍不在耶利米面前自卑”[66],而且“众祭司长和百姓也大大犯罪,效法外邦人一切可憎的事,污秽耶和华在耶路撒冷分别为圣的殿”,“所以耶和华使迦勒底人的王来攻击他们”[67]。而犹大人能够回归家园,则是因为面对已经悔改的子民,“耶和华为要应验借耶利米口所说的话,就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诏允许犹大人回归[68]。
第三,两书强调“圣约”观念,强调道德纯洁性与律法的统一。“圣约”具体体现为人对神的律法的遵守。《历代志》特别注重对宗教信仰的虔敬态度和对崇拜仪轨的描写,有时甚至不惜在原有资料上特意添加有关内容[69]。《以斯拉-尼希米记》更是用大量篇幅记述回归后的犹大人如何严格地恪守律法,如何谨守耶和华的圣日,甚至驱逐外邦女子,禁止与外邦人通婚等等。
第四,两书贯穿了“特殊恩宠论”和“弥赛亚”观念。《历代志》作者为表达这种思想,极力美化大卫和所罗门这两位有为君主,对他们的事迹、行为明显地采取了“隐恶扬善”做法。如对大卫王室中的是非,大卫谋杀乌利亚娶拔示巴之事完全不提。而对扫罗之死,却采用另一种标准说:“这样,扫罗死了,因为他干犯耶和华,没有遵守耶和华的命。又因他求问交鬼的妇人,没有求问耶和华,所以耶和华使他被杀,把国归于耶西的儿子大卫。”[70]在《以斯拉-尼希米记》中的《以斯拉记》部分中,修建“第二圣殿”是极为重要的内容,而它的完成,是在回归时期的民族领袖所罗巴伯的领导下实现的,因此它也被称为“所罗巴伯圣殿”。圣殿的重建是犹大复兴的标志,是耶和华神救赎自己子民的象征。而所罗巴伯是被掳至巴比伦的犹大王约雅斤的孙子,正是大卫王的后裔。在两书作者的心目中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