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
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
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试论中西方上古社会的平
“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
试论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
最新热门    
 
试论古代以色列民族的历史观—从资料构成、史书编集到观念的形成

时间:2009-7-24 13:48:40  来源:不详
区的原居民,而且自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就没有了能够统帅全族的最高领袖,每遇战事,各支派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因此,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处于胶着性的“拉锯战”状态。这种史实到了《士师记》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基于宗教立场的解释。前面已经说过,《士师记》的核心部分是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是由“申典”作者编集的,“申典”历史记述的突出特征是极为强调宗教信仰的纯洁。按照“申典”作者的理解,“士师时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随着约书亚和诸长老时代的结束,以色列人进入一个“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的时期,他们受到迦南文化的影响,不崇拜耶和华,而是去事奉巴力、亚斯他录、亚舍拉等异族的神[55],于是,“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56],他们就被交到敌人手里,服侍敌人若干年。这时,以色列人就向耶和华吁求,耶和华就兴起一位士师来拯救他们。但脱离苦难的以色列人转而又去事奉别神,于是就又遭到悲惨的命运。《士师记》叙述了六大六小十二位士师[57]的事迹,基本上都是遵循着一种叙述模式:以色列人作恶-耶和华惩罚-以色列人吁求耶和华-耶和华兴起一位士师拯救-享受太平若干年-以色列人再作恶-再受罚-耶和华再兴起士师-百姓再得太平若干年……“申典”作者对以色列历史提出了一种循环论证的模式――“犯罪-受罚-悔改-得救”,它与“经典先知”的历史观也是一致的。这一模式构成了一条贯穿整个以色列民族历史的逻辑线索。
5,君权神授与“有限君权”
以色列民族在公元前11世纪末[58]世纪进入王国时期,《撒母耳记》记录了以色列人立王和建国的历史。关于王权的产生在《撒母耳记》中耐人寻味地有两种不同的记载,其一是以色列人立王的要求符合耶和华神的旨意,因此撒母耳以耶和华神的名义膏立耶和华亲自选定的扫罗为以色列王国的初王[59]。其二是立王要求并不符合耶和华神的旨意,而是一种“罪上加罪”的举动[60]。前者属于早期资料,后者属于晚期资料。扫罗和大卫被膏立为王的记载分属于两种资料之中,但既然扫罗与大卫作为以色列统一王国的第一和第二王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这两种不同的说法显然就都是《撒母耳记》不同资料的作者对历史事件的不同解释。《撒母耳记》的历史时代是士师时期向王国时期的过渡阶段,士师时代以色列社会的状况充分说明,各自为政的各个支派需要通过国家的形式统一起来,形成强大的力量以抵御异族的侵袭。这是以色列民族王权产生的现实基础之一。这一现实需要被作者以“君权神授”的方式表述出来,扫罗与大卫为王都是耶和华亲自拣选的结果,而作为宗教领袖的撒母耳则通过“膏立”仪式来执行耶和华的意志。不但如此,扫罗与大卫曾为王权内斗多年,大卫由弱转强,终于成为以色列历史上的一代名君,这一过程也被解释为是耶和华与大卫同在的结果。撒母耳因扫罗违抗律法,拒绝继续支持他的统治,又另立大卫作王,以致形成奇特的双王并存的局面。
关于国王的权力,不但《撒母耳记》,而且整部希伯来《圣经》中的其它各卷书中都没有明确的说明。相反,历史书卷与其它书卷却都反映出了“君权有限”的思想。当然,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王所拥有的权力应该是多方面的,但从以色列进入君主制政体后的历史来看,在这个民族中从来也不曾出现过绝对的专制集权。扫罗的权力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不提,即便是战功赫赫、开疆拓土的大卫,修建了王宫、圣殿,将以色列统一王国引向繁盛的所罗门,虽实行了一系列加强王权的改革,也仍未成为绝对专制集权的君主。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决定性原因是,王国时期的以色列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氏族土地所有制度,造成了地方氏族长老贵族分权与中央政府集权的相互制衡;从思想领域看,王国之前即已形成的、带有民主化特点的古老律法传统仍然保存在以色列人的意识里,并通过像先知这样的宫廷或民间精英人物的继承和发展,在以色列社会中发生着持久的影响。在希伯来《圣经》各位作者的思想中,至高的权力属于耶和华,王权的存在不过是出于耶和华为满足百姓现实需要的一种宽容,它是暂时的,并不是永恒的。上述立王要求违背耶和华神旨意的第二种记载,就正是这一思想的反映。它出于晚期资料,说明这一观念持久地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61]。以色列王权的产生,是在否定权力垄断的氏族部落制民主观念与现实对王权的需要之间达成妥协的结果。的确,对以色列人来说,“圣约”是一种民族之约,不是民族领袖或王与耶和华之间的个人行为,从理论上说,全体以色列人同为耶和华的“选民”,在神的眼中是平等的。因此,君权固然神授,但其统治必须满足神的“公义”的要求;王固然出于神的拣选,但却并不具有“神圣性”,并不拥有无限的权力。以色列民族诸王不是古代埃及的法老,他们不是所谓“神的后裔”,而是具有一切人性弱点的凡夫俗子。他们必须同样遵守耶和华的律法,必须为自己的过错承担神的惩罚。自扫罗以下,以色列民族诸王在信仰和道德上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