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
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
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试论中西方上古社会的平
“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
试论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
最新热门    
 
试论古代以色列民族的历史观—从资料构成、史书编集到观念的形成

时间:2009-7-24 13:48:40  来源:不详
史长期在民众中口耳相传,其后被记录编纂下来。在上述各卷书中,除《以斯拉-尼希米记》和《历代志》两书是在一个时期,很可能也是由一人编纂完成之外,其余各卷均不是在一个时期内完成的。要讨论这个民族的历史观的发展,了解这些书卷的编纂过程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创世记》和《出埃及记》属于“五经”中的两卷,根据对文献的考据,整个“五经”主要都是由J、E、D、P四种底本资料组合编成的[12]。在“五经”中,一种底本资料称神的名称为“耶和华”,英文为Jehovah,取其首字母,这种资料即称作J底本资料。它的文体风格生动活泼,对神的活动的描述具有拟人化的特征,如《创世记》中的第二创世故事(创·2:8-24)即是典型的J底本资料。另一种资料称神的名称为“上帝(神)”,希伯来文读作Elohim,取其首字母,这种资料称作E底本资料。E底本与J底本有类似的一面,它所记载的故事仍是生动活泼的,但却没有拟人化的色彩,上帝的活动常常通过梦境来表现或启示于人,如《创世记》第20章就是典型的E底本资料。“五经”中的《申命记》是一种单独的底本资料,具有特殊的文体风格,如它称“西奈山”为“何烈山”,称供职于祭坛的祭司为“祭司利未人”,这些词汇和片语在其它四卷书中是没有的。《申命记》的英文为Deuteronomy,取其首字母,该底本资料被称作D底本资料。“五经”中的最后一种资料文体庄严、严谨,对神的活动从不出现拟人化的色彩,尤其是特别注重对律法、节期、年日、家谱和献祭仪轨的记载,被认为出自祭司之手。“祭司”的英文为Priest,取其首字母,这种底本资料被称作P底本资料。《创世记》中的第一创世故事即为典型的P资料。“五经”底本说认为,J底本是以色列分国时期在南国犹大形成的一部记事体历史书卷,约完成于公元前850年左右。E底本是分国时期在北国以色列形成的另一部简明的历史书卷,约完成于公元前750年左右。D底本是以公元前621年犹大国王约西亚在整修耶路撒冷圣殿时发现的律法书为核心的一种底本资料,此底本约在公元前750年开始编集,后因宗教迫害而被藏匿[13]。至公元前621年被发现后,始继续进行编纂,因此,应成书于公元前750-600年间。P资料是最晚出的一种资料,但却是“五经”编辑的基础底本。它贯穿于除《申命记》的其它四卷书中,形成约在公元前500至400年间。“五经”底本学说认为,北国以色列于公元前722年被亚述所灭后,具有北国特色的记事史E流入南国犹大,与犹大原有的记事史J结合而成JE。公元前621年后(公元前7世纪的最后二十余年内),《申命记》作为单独的一卷律法书编成,它的叙述和律法部分虽以JE为基础,但对JE资料进行了加工和精炼,代表了分国时期先知们注重伦理道德和要求信仰纯洁的思想观念。在公元前6世纪时,JE和D开始融合,于公元前586-538年的“巴比伦俘囚”期间,三种底本结合形成了JED。公元前5世纪回归时期,在尼西米回到耶路撒冷任犹大省长时代,代表祭司观点的编辑者,以P底本为基础和框架,将P的资料穿插于JED中,形成了JEDP的合编,约在公元前400年左右,主要由四种资料组合的“五经”最终完成。
《约书亚记》与“五经”一道被称作“六经”(Hexateuch),原因有二:首先是从记载的内容来看,《约书亚记》的历史紧承“五经”最后一卷《申命记》;其次是构成“五经”的四种底本资料同样延伸到了该卷书中,并对此卷书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影响。《约书亚记》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记征服迦南全地的过程,1-12)和第三部分(记约书亚晚年活动、遗命和埋葬,22-24章)包含了J、E和D三种资料;而第二部分(记各支派分地情况,13-21章)则突出了祭司阶层的观点,有较多的P底本资料。《约书亚记》的确切完成年代已不可考,但因为其中相当多的篇幅的观点与《申命记》相一致,因此,其主体应是在公元前621年之后,也即是在《申命记》完成后形成的。又因其中有代表祭司观点的P资料插入,其最后定型也应是在公元前5世纪回归时期完成的,但极有可能完成于“五经”定型之前。
《士师记》也分为三个部分:约书亚死时,各个支派在迦南的状况(1:1-2:5);十二位大小士师的事迹(2:6-16:31);但支派移居、建立圣所和基比亚人的恶行(17:1-21:25)。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主体,是在申典D的观点影响下编成的。第一和第三部分则被认为是后加的。以色列人的士师故事有古老的渊源,最初是口耳相传的各支派的英雄故事,后来行诸文字,最后逐渐汇总成集。它的成书过程是,公元前7世纪末《申命记》编定后,申典史家以自己的观点在英雄故事的基础上编订了第二部分。至公元前5世纪,第一和第三部分加入,《士师记》才有了目前21章的规模。
《撒母耳记》在希伯来《圣经》中为一卷,包括现今上下两卷的内容。它的历史记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