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秦汉“名田宅制”说——
战国君主论探析
始皇帝之死与三头政治—
简说《战国楚文字数字化
战国时代的刘邦——《新
秦帝国时代的刘邦——《
论春秋战国时期城乡对立
铁农具和牛耕导致春秋战
春秋战国城市发展蠡测
从银雀山竹书《田法》看
最新热门    
 
战国楚祭祷简“蒿之”、“百之”补议

时间:2009-7-24 13:49:41  来源:不详
枝驱鬼除秽的风俗,如云南的纳西族,东巴祭祀驱鬼时都会用蒿枝除秽,其所造的东巴象形文字作: ,从人焚蒿;异体或作 ,从烧石,从蒿枝冒气。[13]这些可能都是“燃蒿以祭”仪式的遗留。
此外,从战国楚简中还可以看到,当时楚人对祭祀时所用的祭品,同周人一样也十分讲究其味道的香浓。如《九店楚简》简43-44:
[□]敢告□ 之子武 :“尔居复山之巸,不周之埜(野),帝胃(谓)尔无事,命尔司兵死者。含(今)日某 (将)欲飤(食),某敢 (以)亓(其)妻□妻女(汝),[ ] 芳粮 (以) (犊)某于武 之所:君昔受某之 芳粮,囟(思)某逨(来) (归)飤(食)故□。[14]
据李家浩先生的研究,此篇内容是巫祝为因兵死鬼作祟而生病的病人,向管理兵死之神武夷祝告,希望武夷能让病人之魂归来,饮食如故的祷词。[15]其中所说向武夷所献的祭品中就有“芳粮”,可见楚人对祭品气味的讲究。
 
由此我们认为,包山简中的“蒿之”、“蒿祭之”中的“蒿”还是当如字读,不过其含义不是吴郁芳先生所说的“用蒿草泡酒使之芳香”,而是燃蒿草以祭祀。不过其具体内涵是否同于文献中所说的“染以脂,含黍稷以烧之”就不好说了。从简文实际来看,“蒿之”、“蒿祭之”同“馈之”、“馈祭之”相平行,所以有可能是一种较为独立的专门燃蒿以祭的祭祀方式。而且正如刘信芳先生所言,包山楚简中的“蒿之”只用于“殇”及“无后者”,这可能正是后世用“蒿枝”多用来“驱鬼除秽”的源头。

二、“百之” 
楚简中的“百之”也省作“百”,现主要见于新蔡楚简,[16]如:
[乐]之,百之,贡之。举祷于子西君特牛,乐……。(甲一:27)
……乐之,百之,赣(贡)之。祝……(甲三:298)。
……璧,以 祷,大牢馈,前钟乐之,百之,赣(贡)。埢贞之曰:吉。既告且……(甲三:136)
……王大牢,百之,贡。壬辰之日祷之。……(零:40)
……[乐]之,百之,贡。以祈……(零:287)
举祷于昭王大牢,乐之,百,贡。……(乙二:1)
杨华先生认为:
“百”应读如字,后代写作“貉”,又写作“貊”。“百之”,应当是立标而祭,意为以十百倍之虔诚进行祭祷,而求十百倍之神佑。[17]
简文中的“百”是否就是文献中的“貉”或“貊”,可能还有待于进一步证明。将“百之”释为“以十百倍之虔诚进行祭祷”,这与相同位置的“以钟乐之”、“以祭品贡之”的性质相距较远。我们认为,这里的“百”可能应当读如“柏”,其性质当是一种类似于包山楚祭祷简中“蒿之”,义为“燃柏以祭”。“柏”字异体即作“栢”,而且“百”、“柏”二者也可以相通,如:
《诗经·邶风·柏舟》毛传:柏音百,字又作栢。
《银雀山汉简释文》:……柏(百)里系(奚)曰恶闻其请(情)(论·三十六·八)[18]
《后汉书·和殇纪》:“登百岯山。”李注:“即柏岯山也。”[19]
“柏”自古以来就同“鬼神”、“祭祀”相联系,而且古人在祭祀歆神时的确利用过“柏”的香味,如:
《礼记·杂记》:畅臼以椈,杵以梧。
郑注:所以捣郁也。椈,柏也。
孔疏:臼以椈,杵以梧者,谓捣鬯所用也。椈,柏也。梧,桐也。谓以柏为臼,以桐为杵,捣郁鬯用柏臼桐杵,为柏香桐絜白,于神为宜。
 “柏”还可以作神主及棺椁。如:
《周礼·大驭》:大驭掌驭玉路以祀。及犯軷,王自左驭,驭下祝,登,受辔,犯軷,遂驱之。
郑玄注:行山曰軷。犯之者。封土为山象,以菩刍棘柏为神主,既祭之,以车轹之而去,喻无险难也。
贾公彦疏:菩刍棘柏为神主者,谓于三者之中但用其一以为神主则可也。
《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礼记·丧大记》:君松椁,大夫柏椁,士杂木椁。
还可以用作保护坟墓的树木,如:
《淮南子·齐俗训》:“周人之礼,其社用栗,祀灶,葬树柏。”
《汉书·东方朔传》:“柏者,鬼之廷也。”
颜师古注:“言鬼神尚幽暗,故以松柏之树为廷府。” 
“柏”还可以辟邪、除鬼魅,如:
《马王堆汉墓帛书(肆)五十二病方》:【肠】颓( ):操柏杵,禹步三,曰:“贲者一襄胡,濆者二襄胡,濆者三襄胡。柏杵臼穿,一母一□,195□独有三。贲者潼(肿),若以柏杵七,令某 ( )毋一。”必令同族抱□颓( )者,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