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最新热门    
 
中国历史上的早熟稻

时间:2009-7-24 13:49:57  来源:不详
 
指出早熟稻种在古代及中古时期中国水稻栽培中不占主要地位的最有力的证据不是农学而是词源学。突出的事实是,虽然“籼(秈)”这个字现在的意思是早熟稻。它首先出现在《方言》里,这是一部大约在公元前不久成书的地区方言和俚语词典。但直到]2世纪“籼’才有它现在早熱稻的意思。《方言》简要地说:“江南呼粳(又作秔,  普通无粘的稻)为籼”(20)。  更有意思的是,在公元100年编成的著名字典《说文》里,也没有“籼”这个字,但却有“搛(槺)”字。这个字的读音与籼略有不同,实际上是同一种东西。《说文》中“搛”简略地解释为“稻不粘者”(21)。实际上后来的优秀字典,如5世纪编成的中国北方的《广雅》,公元543年南朝一位学者编的《玉篇》,以及另外两本7、8世纪编的音韵字典,都把“籼”看成是与“粳”相同的东西(22)。因此,从古代起直到末,籼都没有早熟的意思。
 
在占城稻从福建传入长江下游及淮河下游的前5年,即1007年编成的字典《广韵》,虽然在字面上未作出特别的解释,但却第一次将籼与粳两者区别开来(23)。  在占城稻已开始传播到中国主要稻作区162年后,即1174年,罗愿《尔雅翼》的出版,表现出他对自然史的重大贡献。在《尔雅翼》中,“籼”字才开始具有它现在的涵义。罗愿说:(24)
 
    又有一种曰籼,比于粳小而尤不粘。其种甚早。今人号籼为早稻,粳为晚稻。苏氏(苏敬,公元7世纪著名的草本药物学家,著有《唐本爭》)云:粳,一曰籼。亦禾尽矣。又今江、浙间有稻,粒稍细,耐水早而成实早,作饭差硬。土人谓之占城稻云,始自占城国有此种。
在他的另一部名著,关于其家乡皖南徽州地方志一一《新安志》“土产”中说:“土人谓籼为小米,粳为大米”(25)。直到今天,长江下游地区的人们仍然这样区分籼稻和粳稻。罗愿对籼的探讨是很有价值的,它不仅首次系统地解释了籼和粳的区别,而且还证实在占城稻传入中国前后所种植的本土早熟品种。
 
这样又把我们引向了另一个问题。在罗愿的著作中以及一些东南地区的方志中,对12世纪的占城稻与当地的籼稻一般均做了区别。后来本土的与引进的早熟品种变得越来越分不清。例如,李时珍的药物巨著《本草纲目》(此书完成于1578年)即说:“籼,亦粳属之先熟面鲜明之者,故谓之籼。种自占城国,故谓之占”(26)。为什么“籼”这个字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之后才获得其独有的早熟意义呢?而且,为什么它在占城稻传入中国的几个世纪内又与粳误为同一种稻?对籼字的异乎寻常的词源演变怎样才能作出正确解释呢?
 
从土地利用史的观点看,直到工工世纪籼字尚无早熟之意,而且又很少提及早熟稻,这并不奇怪。因为,首先,从近几个世纪的文献记载分析,迟中熟粳稻每英亩的产量比早熟品种高得多。第二,至少按照现代标准看,当中国的总人口相对不多的时代,长江地区已经得到系统开发,农民耕种的自然是低地平原,三角洲、盆地及河谷的肥沃土地。直到今天那里的大部分地方还保持种植高产的中迟熱水稻的传统(27)。回顾历史,从4世纪起,中国北方便遭到野蛮民族的入侵,中原人民大量逃往长江流域地区,使这个广大的稻产区不断发展,并逐渐导致了中国经济区域的变化。到了8世纪,长江下游地区便毫无疑问地取代了西北地区而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和粮仓。仍是中国政治中心的西北地区,对东南余粮的依赖变得日益明显。将东南与西北连接起来的大运河成为唐帝国  (618—906年)  唯一的经济命脉(28)。然而,和以前的人口数最高纪录公元2年59,594,978相比,754年统计的唐代全国最高人口数只有52,919,309人.即使754年的数字也象杰出的百科全书编纂者杜佑(735—812年)  所指出的那样,由于疏漏和逃户的存在而使统计数大大低于实际人口数(29),也可能只是指长江流域如江苏、浙江北部和四川中部等农业较充分发展的某些地区。广大的开发较迟酌长江地区宜于稻作的土地已经得到耕种还只是个别现象。这一事实从加藤教授的结论中也获得证实,即唐代在稻作生产上的主要贡献是培育了大量通常适宜肥沃土地种植的迟中热品种。
 
当中国北方再次爆发战争并随着906年唐帝国的灭亡而出现经济衰退时,长江地区却几乎安然无事,出现了持续的和平和繁荣。它作为中国的主要经济区而稳步地加速发展。北中国更加依赖长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