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最新热门    
 
中国历史上的早熟稻

时间:2009-7-24 13:49:57  来源:不详
方,  占城稻既可作为水稻又可作为陆稻种植,但当地人还是尽量将占城稻与本地陆稻区别开来。本地陆稻是浙江、福建高山地区土著的畲民及两广山区的瑶民种植的一种特殊作物(41)。
 
宋代官方的记载没有清楚讲明占城稻生长所需时间。关于它最初的成熟期,长江下游地区一些宋元地方志说法不一。例如1202年修的《会稽志》(即今浙江绍兴)证实道:“凡占城,土人皆谓之金成,不知何义也,一名六十日”(42)。但是,这条资料以及一些其它类似的资料必须谨慎引用。因为,第一,它不自觉地表现出对当地的占城稻种植历史缺乏准确的了解.第二,仅从这简短的记述,无法知道自从占城稻传入当地之初或从工2世纪后期以来,占城稻是否就已被称为“六十日”。第三,这与其他一些长江下游的地方志中更明确的记载正好相反。例如,1223年修的浙江沿海中部的台州地方志,提到当时最早熟的品种‘六十日’时,谨慎地说:“占城(稻)……至今土俗谓之百日黄”(43)。明清时期的台州地方志都始终坚持上述占城稻成熟期的最初说法。1540年编修的《太平县志》讲得特别清楚,原来的占城稻约100天成熟:“宋大中祥符五年,以两浙微旱,使于福建取种三万斛,分给种之。今土俗谓之百日黄”。“早禾,……随犁归,一名六十日。占城种,来自占城”(44)。1332年修的江苏《镇江志》则列出了6种插秧后60天至100天以上成熟的籼稻,但非常慎重地指出:“百日本自占城来”(45)。
 
最初的占城稻生长所需的时间问题大大超出了单纯的学术意义。因为自从占城稻传入中国以后,早熟稻品种的发展是一些不知其名但却充满智慧的中国古代作物繁殖者们几个世纪以来努力的结果,这是一项值得高度赞扬的科技成就(46)。而且,正是那些非常早熟品种的发展,才使得大批劣等的和次边缘的稻作地也逐渐变成了肥沃的水田。从上述引用的材料以及另外许多将会在下面反复出现的材料,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原先插秧后约需100天成熟的占城稻,满足了人口较稠密的长江下游地区人民的最迫切的需要,并促使南方农民进一步注意发展早熟耐旱品种的重要性。通过自然变种(47)和对新品种进行人工筛选,在11世纪和12世纪间、中国南方农民已经培育了只有60天就成熟的品种和极有利于扩大稻作区的品种。
 
占城稻的引进及早熟品种进一步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这些早熟品种极有助于保证双季稻作制的成功。中国的农业,特别是稻产区的农业也因此而闻名世界。由于长江地区的水稻差不多都是夏季收获,缩短了生长期后就可能于收完稻谷后在同一块土地上再种小麦、油菜及其它冬季作物。古代及中古时期的中国,一般的粳稻至少要150天才成熟,这样在许多地方即使有可能进行作物轮作也是很不稳定的。一部近代杭州湾地方志解释说:“吾土所种利于早熟,无种晚稻者,因水田大多有春花(指小麦和油菜)”(48)。第二,许多世纪以来,农民都为冬作物收获后,至稻谷收割前这一段时间的粮食供应不稳定状况而担忧。早熟稻这时却成了宝贵的补充粮食,其品质和消费价值都比其它杂粮强得多(49)。第三,早熟稻比迟熟粳稻需水量少得多,这样就可能种植在利用泉水或雨水浇灌的高地或坡地上。13世纪的宁波志说:“田之近山者多旱干,近海者多斥卤,  粳与糯咸不宜焉”(50)。由于这个缘故,宁波地区的水稻大部分是早、中熟品种(51)。同样,在浙江内地西北丘陵地区,“山田易旱,惟种金城”。(52)
 
早熟稻的传播,如其它粮食作物的传播一样,必然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至今能确定的,直到南宋(1127—1270年)末期,早熟品种似乎只在浙江、江苏南部、福建和江西传播得广些。几乎所有现存的12、13世纪编修的地方志里面都有一些提到早熟稻的材料,但大部分都是浙江和江苏的。在福建,规整的梯田及巧妙的山地治水技术,这些都是引入占城稻以后的结果。一些宋代以后的评述者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3)。在明代(1368—1644年),实际上福建全部8个府中都发现有占城稻和其它早熟品种,尽管各地种植的范围和程度不一(54)。在江西也广泛种植占城稻。正如13世纪初的一位官员所记载。“豫章所种,占米为多,有八十占,有百占,有百二十占”。(55)
 
不过,在其它地区,直到蒙古人征服以前,早熟稻看来发展得还比较慢。虽然在安徽南部的丘陵地区,中、早熟稻向来都比迟熟的梗稻更重要(56)。芜湖周围地区当时农业尚不发达(57)。近代芜湖已成为重要的米市之一和阜熱稻生产中心。淮河平原作为南方水稻生产和北方小麦生产的分界地区,1012年经皇帝命令引进了占城稻,在1126年北宋灭亡后经受了长久的经济衰退。此后那里成为宋、金对峙的主要战场,金人征服了北中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