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最新热门    
 
中国历史上的早熟稻

时间:2009-7-24 13:49:57  来源:不详
中国北方频繁的战争和动乱,与南方的持久和平和商业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经济、文化的变化和人口中心不断转向南方;适合于北方不宜小麦的旱地作物的相对缺乏;(88)北方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南方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的差别;(89)自11世纪初开始,中国南方水利工程的不断兴修和水稻种植区域的扩大等等,所有这些都会使我们认为宋应星的粗略估计并非言过其实。
 
回顾一下,宋应星是在中国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的另一个长期的革命性变化刚刚开始进行时发表上述见解的。虽然中国本部的水稻生产自宋应星以后经过两个多世纪才接近“饱和”,在16世纪各种美洲粮食作物如玉米、甘薯、花生已经传入中国。(90)1700年以前马铃薯首次进入福建北部山区。(91)从那时起直至今天,这些新粮食作物使中国大部分平原和盆地的人们能笋有条不紊地治理干早的丘陵、高山和沙质地。幸好有较近代的资料和丰富的有利用价值的方志记载,使我们能够详细地追溯千百万亩高地的开垦过程,(92)实际上有助于恢复因早熟稻的传播而破坏了的旧的农业平衡。而且,南方人口几个世纪以来更加稠密,而北方各省在早期满族统治者温柔的专制制度下,也出现人口的迅速增长。这样看来,1393年相当于现在中国北方6省的总人口合计大略仅为15,500,000;而6个南方省的总人口却是35,000、000,到了1787年,同是上述地区的人口分别为103,000,000和136,000,000。(93)这种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宋朝灭亡后,当然对各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关系极大。更多样化的国民经济的兴起,部分是自16世纪初欧洲和日本银圆的流人造成的,(94)对工业和经济作物如棉花、油菜、靛青、甘蔗、水果和烟草产生了新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所有这些经济作物都排挤了水稻才发展的。但是因为南方经济上和商业上比较发达,稻田面积由于专门化农业的兴起而大大减少,(95)尤其是水稻生产会受到报酬递减律的制约.考虑到所有这些历史因素和迟至1931—37年水稻在中国本部谷物总产量中仍占47%这个简单的事实,(96)宋应星的估计的确可以认为是可靠的。尽管在宋应星以后水稻在中国谷物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减少了,但他的论述特别称赞水稻、尤其是早熟稻在近古中国经济史上起了非凡的作用。

注  释:
 
    (1)R.H.Tawney,“The Abolition of Economic Controls,1918—1921”,Economic History Review,XIII(1943)  。
    (2)关于更详细的论述中国历史上各种人口资料的性质,各个时期大概的人口总数,以及有关人口变化的因素,请参阅本文作者著《中国人口研究:1368—1850年》,1959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中译本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3)加藤繁,《中国稻作的发展一一特别是品种的发展》、《中国占城稻栽培的发》,见《支那经济史考证》(东京:东洋文库,1953年).译者注:上述两文已出版中译本,见吴杰译《中国经济史考证》第3卷,第167—196页,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
    (4)  N.I.VaviIov,Selected  Writings of N.I.Vavilov。
    (5)齐思和:《毛诗谷名考》,《燕京学报》第36期,1949年6月。  
    (6)《诗经·豳风·七月》。
    (7)有关中国古代历法的权威性论著,参阅郑玄(公元127—200年):《札记郑注》(四部备要本)卷5,页1,孔颖达(574—648年),《札记正义》(四部备耍本)卷14,页3和吕不韦(公元前?—235年):《吕氏春秋》(四部备要本)卷1,页1。    
    (8)《礼记·月令》。
   &nb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