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南方
“内外”之际与“秩序”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
述论希腊古典时期的战争
论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城
宋代社会结构
宋代史学的两个发展趋势
宋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研究
新中国巩固城市政权的最
最新热门    
 
宋代城市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从宋代政治空间研究的角度考察

时间:2009-7-24 13:50:01  来源:不详
栉比等街景。
————————
①  斯波义信在《南宋的中间领域社会的出策》(《宋元时代史的基本问题》,汲古书院,1996)中,指出当时出现了以镇市为中心的,非国家及民间社会领域。士大夫上通官僚下聚民众,开展社会居动。斯波看到了南宋时期中国“领域”的出现.但依穴泽的观点,这种现象可能萌芽于唐后半期至五代之间。另外,有关城市寺观问题,竺沙雅章的《中国教社会史研究》(同明舍出版,1982)、《宋元佛教文化史研究》(汲古书院,2000)中有详细记述。
 
    关于上述研究的具体成果,在此忍痛割爱,只介绍几部有代表性书籍。关于宋代的戏剧研究,有青木正儿的《青木正儿全集第三卷  中国近世戏曲史》(春秋社,1973),爱宕松男的《爱宕松男著作集第二卷·中国社会史》第三部《中国戏剧史研究》(三一书房,1987),田仲一成《中国戏剧史》(东京大学出版会,1998)等成果。
    关于宋代的饮食文化、茶文化的研究,有青木正儿的《青木正儿全集第八集·中华名物考·中华茶书·随园食单》  (1969,春秋社),筱田统的《中国食物史》(柴田书店,1974),《中国食物史的研究》  (八坂书房,1978),中村乔的《宋代的烹饪与食品》(朋友书店,2000)。关于宋代传统节日的研究,有中村乔的《中国岁时史研究》  (朋友书店,1993)。关于宋代的出版文化,有井上进的《中国出版文化史》(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2),中砂明德的《江南·中华文明的源流》(讲谈社,2002)。关于宋代建筑的研究,有竹村卓一的《营建法式的研究》(中央公论美术出版社,1970—1972),田中淡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弘文堂,1989),高村雅彦的《中国江南的城市生活·水城环境的形成》(山川出版社,2000)。
从这些书籍中可见,宋代的城市已发展到了可与西欧近世都城相比的高度文明水平。借用宫崎市定的语言,即相当于“东方文艺复兴”时期①。但对此还需要有一定的保留。吉田光邦在考证宋代生产技术的论证中指出,虽然在技术方面金、银的提炼,铜的湿式加工,陶瓷器丰富的产量,泥活字到木活字的发展变化,各种精加工技术中的些许显著突破等表示着
————————
①  《东洋的文艺复兴与西洋的文艺复兴》  (《史林》25—4、26—l,1940、1941)。
 
一定的发展,但未见引进新能源与新技术装置,工业水准依旧停留在手工业阶段①。此外,高村雅彦在分析《清明上河图》一文时作了如下记述:即房顶虽由草顶变为瓦顶,但根基处未见柱脚石、木基石,暗示着培土而建的可能性。元代之后,出现了房基以及承重构造可以适应屋顶负荷的结构方式,开始向建筑物大型化发展②。另外,斯波义信利用宋代的消费、义庄、救灾、生产水平等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了其远远低于明清水准的结论③。概言之,种种研究表明,宋代的城市文化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是针对唐代而言的发展,与明、清时期相比,还有质的不同。

   3.宋代政治空间研究的可能性
概观宋代的首都开封、临安(杭州)时,令人情不自禁地感到,它与汉唐长安、元明清时期的北京在格局上迥然不同。例如,妹尾达彦在《长安的城市规化》(讲谈社,2001)中,将中国历代王朝的建都情形作了以下三分类。①新王朝初建之际开始重新测量、建设的城市(汉代长安,北魏平城,隋代大兴,元大都等等)。②沿用前代都城,并加以部分改造(北魏洛阳、唐代长安、明清时代的北京)。③将往昔的小城市扩建为都城(北宋开封、南宋杭州)。尤其是南宋的杭州,是以回归开封为前提建设的临时首都(行在),展现了不同于其他时代的建筑风格。例如,杨宽认为后汉以来,在设置于宫殿南方的祭坛和圜丘上举行祭天仪式、在宫殿
————————
    ①  《宋代的生产技术》  (《宋元时代的科技史》,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67)。
    ②  《〈清明上河图〉城市建筑考》(《亚洲游学》11,1999)。
③  《宋代的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