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两宋东南沿海地区海洋发
明代大闽江口区域海洋发
明代惠东地区的海洋社会
试论明清东南沿海海洋经
论明清环渤海区域的海洋
大陆帝国与海洋帝国
试说张家山汉简《算数书
试说“张謇精神”
吉林省历史与社会2008年
 历史违章建筑 及海洋环
最新热门    
 
试说海洋考古与社会经济史学的整合

时间:2009-7-24 13:50:16  来源:不详
出版社1983年。 )海洋社会文化也是如此,她是人类在海洋活动中所创造的凌架于海洋自然环境之上的一个新的人文存在,既包括船舶、港口、码头、栈桥、海洋贸易物品、海上移民等有形的海洋文化“环境”,还有约束海洋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与政策、体现海洋人文传统的习俗与族群心理倾向等无形的海洋文化层面。海洋考古(Maritime/Marine Archaeology)就是通过调查、发掘和研究古代人类从事海洋活动之有形的物质遗存,进而探讨遗存背后的海洋社会经济与文化等无形的层面。

从理论上说,海洋社会文化活动不仅在水下、而且在陆上都有遗存,西澳大利亚海洋博物馆馆长吉米•格林(Jeremy.Green)指出:“陆地上发现的古代沉船虽不出于海洋,也不用水下考古,但却属于航海或海洋考古学。”(注:Jeremy Green: Maritime Archaeology——A Technical Handbook.ACADEMIC PRESS LIMITED 1990.)但在实践上,水下调查技术在海洋考古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并已成为海洋考古方法的标志。因为:第一,海洋文化遗存主要埋藏在海底,因此水下技术对于海洋考古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第二,随着常规潜水技术的发,水下技术也主要是应海洋考古、特别是海底沉船考古的需要而产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水下考古专门技术也主要是被运用于海洋文化遗存的调查与发掘中。由于水下技术的限制,海洋考古成为考古学中最年轻的分支。从人们对海底神秘沉船的关注,到现代潜水考古技术方法的产生,海洋考古在西方地区经历了漫长的学术探索过程。

在上古希腊,采绵人用阐单的空气袋发现了地中海底沉船;1446年,阿伯蒂(Leon Battisat Alberti)试图对意大利内米湖(Lake Nemi)中传说的两艘罗马“沉船”进行打捞,但失败了;1535年,德马基(F.Demarch)用木制面罩潜到遗址上, 对其中一艘沉船进行结构与布局的详细调查。19世纪中叶,随着近代考古学的产生,考古学家更加关注海洋文化遗产、特别是沉船遗存的调查。1863年,恩格哈特(C. Engelhart)在丹麦的斯列斯威格(Schleswig)沼泽地中发现了4世纪的“尼达姆(Nydam)”号沉船,并按陆地考古的方法进行发掘和记录; 在丹麦的奥斯塔特(Aostad)等地的沼泽地中也不断发现9 世纪北欧海盗的维金船(Viking Ship)。但由于潜水技术的限制, 考古学还无法真正扣开通向海洋的大门,更不用说透过这些萌芽阶段的“海洋考古”作海洋社会历史的学术研究。

本世纪开始,头带硬盔的原始重潜技术应用于沉船遗址调查。1900年,在克里特岛与希腊大陆之间的安提基希拉(Antikithera )附近海底,发现了运载大理石雕像和青铜雕像的中世纪沉船,希腊政府组织海军进行打捞;1907年,伦敦文物协会雇佣专业潜水员,对肯特郡赫尔纳湾的一处罗马沉船进行调查。40~50年代是海洋考古发展的关键时期,法国水兵库斯托(Jacques Cousteau)负责的小组发明了自携式水下呼吸器(SCUBA),即常规轻潜, 为包括考古学在内的水下科学探索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1952年,库斯托调查并“发掘”了马赛附近大康格卢岛(Le Grand Conglou)海域的一处古希腊时期贸易沉船;该小组的另两名成员菲利普•泰莱芝(Philippe Tailliez )和弗里德里克•杜马斯(Frederic Dumas)也一直坚持在地中海海域寻找古代的沉船遗址。1959年,瑞典国王动用1200名潜水员,将著名的“瓦萨”号战舰打捞出水。但由于这些军人潜水员缺乏考古、历史知识,他们的工作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海洋考古,真正科学的海洋社会历史研究也是极为有限的。

60年以来的轻潜技术被专业考古学者用于沉船考古、专业历史、考古学者亲临水下,标志着水下考古的诞生。1960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考古教授乔治•巴斯(George Bass )应邀对土耳其的格里多亚角(Cape Gelidonya)海域古典时代的沉船遗址进行发掘,这是考古学家第一次亲临水下,从此海洋考古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方兴未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