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关于国民党新军阀形成及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
记忆的对话和中日关系的
关于叶利钦时代的若干思
最新热门    
 
关于环境史分层研究的构想

时间:2009-7-24 13:50:20  来源:不详


  环境史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自出现伊始,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参见包茂宏:《环境史:历史、理论与方》,《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4期)它不仅拓宽了传统史学研究的领域,提供了一种审视历史的全新视角,同时也开创了一种新的史学研究范式。尽管不同学者对环境史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有不同理解,但无论哪一种看法,都跳出了传统史学以"政治史"或"民族国家史"为研究核心的束缚。正如纳德·沃斯特所言,"当世界卷入一个更加全球化的视角之中时……历史学家们对他们自己失去了信心,这就是他们认为过去的历史是被掌有国家权力的伟人所彻底控制和组织的。于是他们开始重新'自下而上'地重视历史"。(D.Worster,"Doing Environmental History", in D.Worster (ed.), The Ends of Earth:Perspectives on Modern Environmental histor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p.289)环境史研究也因此蓬勃地开展起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环境史学家们不得不面对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从研究的角度看,由于环境史学科发展的日益成熟,并继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史之后成为西方历史编纂学的第四大类型,客观上对环境史研究中概念、范式和范围的界定提出了更加细化和深入的要求。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不同领域对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作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已成为大势所趋。虽然前辈学者已对此学科的概念、范畴和方法做出了一些界定,并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但环境史研究中的现有概念和单位仍存在着较为模糊和泛化的缺陷。为更好地满足学科发展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地深化。从实践的角度看,虽然环境史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不少有益于环境的理论构想,促进了大众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但在对现实社会环境问题的实际影响和解决方面却收效甚微。

  既然环境史研究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接受,那么环境史应如何进一步完善其研究范式,深化其研究内容,确其研究单位呢?历史研究与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之间的矛盾应如何克服呢?本人认为,在环境史研究中引入分层研究的方式,即将人类社会(包括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中的不同群体分别予以讨论,对不同发展阶段中不同群体对于环境的态度、影响加以具体分析,探索各群体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彼此之间产生的联系和冲突,不但是对现有研究方法的补充,也可能有助于对现实环境问题的解决。这是因为,一方面,环境史探讨的主题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人类社会本身存在着阶层身份、地位和影响力的差别。这就导致不同阶层所关注环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不同,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程度有异,面对同样的环境问题的耐受性和反应也有差别,而即使是同一阶层中不同人群之间对于环境的态度亦有差异,所以有必要在学术探究过程中加以区别对待。另一方面,造成环境史研究对现实问题影响有限,各种环保运动面临重重阻力的一个深层原因,是由于不同社会群体面对环境问题时其价值观、世界观和思维角度的不同。每个群体都从自身利益出发,以自身特定的视角来审视环境问题,所以很难将不同群体的力量整合为一股合力,推动环境保护运动的开展和对环境问题的深入思考。对此,包茂宏先生曾谈到:"即使是环境史学家和环境政策制定者、环境行动者也很难说同一种语言,因为后者总是从现实需要和群众心理出发,用道德诉求和煽情的方式来唤起群众对环境问题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