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关于国民党新军阀形成及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
记忆的对话和中日关系的
关于叶利钦时代的若干思
最新热门    
 
关于环境史分层研究的构想

时间:2009-7-24 13:50:20  来源:不详
切身利益的不同,面对同样的环境问题所持的态度其实大相径庭。事实上,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平民阶层对于自身赖以生存的土地的珍惜呵护和对于自然环境自发保护的态度,与国家统治阶层对资源的铺张浪费就形成了极大反差。以往的环境史研究因缘于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关注而将阐述焦点集中在人类活动对自然所产生的破坏性影响上,而对人类活动之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方面探究不足。分层研究有助于厘人类社会的不同阶层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所处的地位、所受的影响、所采取的行动和所持态度的异同,在明晰环境问题的现状的同时,进一步探究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层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而对这一互动过程做出更为全面客观的分析。



  第三,就中国环境史学科来说,由于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研究较为分散的现状,范式的建立和范围的确定还有待进一步成熟,学科本身所受到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也还不够。这就要求中国的环境史从业者一方面有选择地借鉴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始终以国际性视野关注环境史领域的前沿问题,另一方面又必须立足于研究的本土化方向,在探讨环境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地吸收我们的传统思想文化中对于自然的保护态度和中国传统史学中有关人地关系的研究成果。实际上,中国传统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环境保护思想。孔子就曾宣扬"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群,士不取糜卵";汉代董仲舒将"仁"这一道德范畴从人扩展到鸟兽鱼虫,提出"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的观点。在实践方面,早在夏朝制定的古训中就有"早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的规定。而从帝舜时期一直延续到清代的虞衡制度(管理山林川泽的工作)更体现出中国在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悠久传统。同时,在中国民间也一直流行着"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人"的观念,甚至筑土地庙专设管土地的神作为百姓管理的对象。(国际儒学联合会:《儒学现代性探索》,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第196-199页)因此,我们只有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努力做到既揭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又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面,才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涵盖全面的中国环境史学派。而分层研究的模式无疑会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实践角度看,分层讨论也具有重大意义。如前所述,国际社会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力和地位存在巨大差异,发达国家早在殖民扩张时期就已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环境的面貌,现今仍在全球资源的开发和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却只能在现有可供利用资源的基础上沿着通往发达国家的道路前进。同时,在一国范围内也存在着资源在社会不同阶层之间分配不均的现象。这些都会对环境的开发和保护产生重大的影响。要解决人类社会的诸多问题,进而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将社会各个群体的力量加以整合,彼此之间达成共识,共同努力,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终之道。从目前的形势来讲,这种合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环境问题本身已经超越国界、种族、阶层和文化,与每个人、每个国家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同时现实的环境状况已经不允许各方无休止地争论下去了,因为在争论的同时环境可能一天天恶化下去,等到人们真正达成共识时恐怕已经不可收拾。而在环境史研究中分层进行考察的意义在于能够更好地促成这种合作。

  此外,由于我国也处于工业化后发国家的行列,既受到发达国家环境霸权主义的危害,自身又正沿着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向前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环境方面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对于环境的态度和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要实现在前进途中吸取曾在发达国家出现的环境教训,探索出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最终走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充分调动全国各个阶层的力量。特别是在目前国内精英阶层和大众阶层的整体环境意识均急待提高的状况下,对环境问题的分层研究就愈发凸显出其现实意义。考虑到在当前社会中关注并深入思考现实问题并予以理性分析的工作并非所有普通大众都能做到,历史工作者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