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对后文革时期中国近代史
“告别革命论”史学批判
唯革命论”史学批判
布罗代尔史学思想新论
遗华日侨问题的历史学思
没有过去的史学危机
鲁滨逊新史学派的治学风
晚明士人自我意识的张扬
最新热门    
 
环境史学的历史批判思想

时间:2009-7-24 13:50:33  来源:不详
性基本被人的理性、知识和进步所取代,征服和主宰自然的认识和态度——培根式的帝国主义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识。由此而带来的一个后果,体现为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当然就此而言,麦茜特认为不同阶层的责任的大小是应加以区分的。她指出:“从农民为了生计而控制自然资源,到资本家为了利润而控制自然资源的变化,对于环境质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4](P51)沃斯特的《尘暴》所研究的,正是资本家为了利润而开发土地、控制自然资源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问题。
    《尘暴》一书通过对20世纪美国南部大平原的尘暴怎样发生和为什么发生的探究,对美国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性反省。该书以较多的篇幅细致而又生动地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美国南部大平原上的尘暴,指出美国的尘暴是“历史上最糟糕的三个人为生态灾难之一”。另外两个是:中国于公前3000年左右在高原地区的森林砍伐,地中海地区植被因过度放牧而受到的破坏。比较起来,中国和地中海的生态破坏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美国南部平原的尘暴只用了短短50年就形成了。人世间灾难不断,有些可能是天力所为,有些可能是贫困和疏忽所至,但就美国的尘暴灾难而言,沃斯特认为是美国文化的“不可避免的产物”。美国文化“是一种社会制度、一套价值观念和一种经济体系。没有一个词能像‘资本主义’那样可以充分地概括这些因素了”[5](p4)。即美国文化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文化,它是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尘暴和经济大萧条的共同原因。这两个事件暴露了美国文化的根本弱点:“一个是生态意义上的,另一个是经济上的”[5](P3—4)。沃斯特将“资本主义精神所教导的生态价值观”概括为三句铭言:1.“自然必须被当作资本。这是一笔经济财富,可以成为利益和特权的源泉以及创造更多财富的工具……”2.“为了自身不断进步,人有一种权利,甚至是义务去利用这个资本。资本主义是一种急于向最大极限发展的文化,总是设法从世界的自然资源中获取比它昨天的所得要多的东西……”3.“社会制度应该允许和鼓励这种持续不断的个人财富的增长。它应该使个人(以及山个人组成的公司)在积极利用自然时不受任何限制……”[5](P6)在资本主义生态价值观的支配下,美国农业的目标“不是简单地维持生活,而是赚钱”。对农业企业家来说,大自然对他们所施加的遏制,和社会制约一样地可恶。他们肆无忌惮地在大平原上大面积地开垦,使小麦轮作变成了高度机械化的工厂式的农场。美国农业对土地的滥用未受到任何遏制,“在大平原社会中没有任何东西去制约商业性耕作的发展,也没有任何东西去防止商业性耕作为了利润而冒的风险。这就是尘暴怎样和为什么发生的原因”[5](P7).可以说,对资本主义文化内在的破坏因素或反生态特征及其后果的揭示,莫过于沃斯特的《尘暴》。
    上述庞廷等人的批判立场是环境史著述的一个基本路向。不仅如此,笔者认为,尽管环境史学的批判思想渗透在环境史家关于历史研究的很多方面,但却以对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的批判最集中、最猛烈,也最切中要害。这就有两个问题有待思考:一是为什么会批判?二是为什么要批判西方文化的主流价值观?
    关于第一个问题,前面高国荣同志的文章已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概而言之,环境史学之所以具有鲜明的批判特征,与它产生的时代条件、它的理论基础以及研究对象是分不开的。这里拟对第二个问题做点分析。
    环境史研究的一个初衷,是考察现代环境问题或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自近代以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随文明发展而来的,是物质与精神、富人与穷人、男人与女性、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等方面的严重对立,其中最为基本的,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对抗。这种局面的形成固然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原因,但如果没有对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历史文化和价值理念的深入理解,就不可能真正认识这一问题。尤其是伴随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而来的人类主体意识与欲望的张扬及其全球性扩张,在放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并造就辉煌的同时,也放大了人的破坏性及其铸成的灾祸。因而,许多看似自然现象的灾害,其背后无不隐含人类活动的影响(后面景爱先生的文章专门谈到这个问题)。环境史学就是要对这一过程和局面进行分析与思考,而批判的精神,在这种分析与思考中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可以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