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对后文革时期中国近代史
“告别革命论”史学批判
唯革命论”史学批判
布罗代尔史学思想新论
遗华日侨问题的历史学思
没有过去的史学危机
鲁滨逊新史学派的治学风
晚明士人自我意识的张扬
最新热门    
 
史学理论与史料考据

时间:2009-7-24 13:50:37  来源:不详
文来看是可以解释的。《大司徒》一开头就说,“凡造都鄙”,可见所指是都鄙田制;都鄙,据各家注疏,全是说公卿大夫的采邑;而《遂人》所说是六遂的制度。在都鄙和六遂之外,还有六乡。郑玄注《周礼·小司徒》以为六乡的制度与六遂相同。从此进一步研究,在这种田制下的生产关系,在《周礼》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宗周实行分封制后,在每一个侯国中的居民可以大别为三个不同的阶级,即:宗周的统治集团,他们居住在国内(城内),这里面有封建贵族和构成贵族集团的小宗成员——平民(士);一般平民和殷商的亡国贵族。同是殷人又有两种不同的身份,一种是来自殷士的自由农民,一种是住在野外采邑中的依附农民。这些区别在土地的区划中也可以看出,如《地官·遂人》说:“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这是乡遂的土地区划,以十夫所耕土地作为一个单位,未提公田,所有土地都属于农民的份地。《地官·小司徒》和《匠人》所载,则与此不同,是以九夫为单位的井田制,它们都说“九夫为井”。这九夫和十夫之间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別,郑玄已经看出来,他注解《小司徒》的“九夫为井”时说,“此谓造都鄙也,制井田异于乡遂”,这是卓识。所以我们说他是汉学的不祧祖先,后来的经解多半遵从他的说法,近人

傅斯年先生在他的《周东封与殷遗民》一文中有进一步的解释,他在解释《论语》“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时说,“此语作何解,汉宋诂经家皆迂曲不可通。今释此语须先辨其中名词含义若何。‘野人’……农夫。……《论语》中君子二义,一谓卿大夫阶级,即统治阶级,二谓合于此阶级之礼度者。此处所谓君子者,自当是本义。先进后进自是先到后到之义,礼乐自是泛指文化……词既定‘试翻作现在的话,如下:那些先到了开化的程度的,是乡下人;那些后到了开化程度的,是“上等人”。如问我何所取,则我是站在先开化的乡下人一边的。先开化的乡下人自然是殷遗,后开化的上等人自然是周宗姓婚姻了’。”(原文见前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四本第三分册)这也是一篇比较好的考据文章。郑玄已经区别乡遂与都鄙土地区划之不同,傅斯年先生又指出国与野,人民身份之不同,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正好说明宗周时代之阶级分野及土地制度,居于国中者是贵族及自由平民,他们属于统治阶级,即使是自由平民他们的身分也不同于在野农民,土地分配不同,赋役种类不同,而居于国中者是后进的周人,居于野地者是先进的殷人。但傅斯年先生却不能把两者联系起来。

郑玄和后来的解经者以及傅斯年先生,通过他们对于先史料的考据,已经知道国、野之分,君子、小人之分,他们的成绩都比胡适先生的“精彩方法论”好,但他们也都不能画龙点睛。他们止于现象的分析,而不能给史料以生命力。史料仍然是史料,它不是历史。历史要有生命力,要分析史料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史料的生命才能观念地反映出来而成为历史学。我们曾经说过,我们不能菲薄汉学考据,自郑玄到孙诒让的考据方法和成果,我们都重视,即使胡适、傅斯年两先生的考据工作也有可取处,但他们都有局限性,他们不能掌握辩证法、、使史料变为史学,因此只能说史料即史学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