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三国志演义》原编撰者
浮出水面的北一辉——有
从唐、日本及新罗典籍中
近年来九品中正制研究综
近年来日本的元史研究
重读梁方仲——有关中国
论先秦青铜器铭文之制作
宋元时期有关货币本质问
近年来中华民国史研究述
近年来宋史研究的新进展
最新热门    
 
有关近年中国明清与近代城市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时间:2009-7-24 13:51:07  来源:不详
一书的本子;谈集市会馆戏园,有《朝市丛载》;谈沿革,有详细考证了各处名胜沿革之迹的《燕都丛考》,等等。除此之外,一些资料汇编类的书籍也陆续出版,如《清实录中的北京史资料辑要》(紫禁城出版社,1990),北京市档案馆编《北京寺庙历史资料分(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等。这些资料的出版,无疑为研究北京史包括北京城市史的学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举凡涉及明清北京历史的著作,包括本文上面列举的诸种书籍,无不一再地、反复地征引。紧随其后,北京燕山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北京旧闻丛书》,有文章赞其“集历史之大成,不仅过去没有,恐怕将来也难有出版物在其广泛、全面和权威方面出其右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该套丛书具有里程碑的重要作用”。该出版社1999年又推出《老北京丛书》,囊括老北京的穿戴、出行、商市、吃喝、玩乐等专题。

不过,对这些史料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叙述,不加以深入分析,不辅以其他有关文献,而只是将重点放在对“京味文化”的渲染上,一味地对此加以排比铺陈,在内容上或热衷于宫廷轶事,或关注文化名人,结果往往流于对掌故的流连,是不能作为真正的学术研究对待的。而目前有关北京史的著作,恰是这样的掌故占据着相当比重,如邓云乡的《文化古城旧事》、《增补燕京乡土记》(上)(下)、《水流云在丛稿》,金受申的《老北京的生活》,翁偶虹的《北京话旧》,石继昌《春明旧事>》和赵洛《京城偶记》等。从几年前由郗志群主编的《北京史百年论著资料索引(1900—1999)》(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中即可略见端倪。上述这些记录掌故的著作都属精品,作者所写多为亲身经历,京味醇正,文字优美,极富可读性,也当然地拥有一批读者。但毕竟资源有限,近几年有关京城掌故的作品,很多就像是被一次再次勾兑了水的白酒,越来越寡淡无味了。而由于乘承办奧运东风,热心此事者却尤见增多,如民间成立“北京史地民俗学会”,是为研究地方史志、地理和民族的学术团体。该学会与学苑出版社组织编写《兔儿爷·老北京史地民俗丛书》(第一辑),于2002年出版,共五种:《日下回眸》(胡玉远主编),《喜庆堂会》(常人春、张卫东著),《燕京八景》(高巍、孙建华著),《漫话北京城》(高巍等著),《四合院——砖瓦建成的北京文化》(高巍等著)。旨在将某一方面或某一具体的史地民俗事项作为一个窗口,借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北京文化的无穷魅力;同时,又将这一史地民俗事象置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阐释,借以揭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对“京味文化”的展示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宣南文化”,被认为是北京地域文化体系中最独特的部分。对京味文化与京城掌故的热衷当然是好事,但因此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以致一谈北京文化和北京城市生活,就是宣南文化,就是老天桥的把式和戏馆,再加上什刹海的吃喝玩乐,现在又添上八大胡同的妓院作噱头,乃至为出版商造成直接的影响,即使撰写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出版社也往往要求加上诸多“京味文化”和掌故,以为非如此便没有销路,这不仅为人们(不仅仅是学术界)理解北京城市及其文化带来颇多误解,也阻碍了从学术上对北京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思路。

 

 

    当然,这并非说就没有认真的学者在北京城市生活史的领域作深入开掘,也不是说就没有严肃的学术成果出现。只是这些成果数量还少,还只是几个“点”,尚未连结成片,也就没有造成足够的气势而已。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北京作为明清时期的首都,宫廷史研究历来占据北京史研究的一大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