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清代史馆的人员设置与管
清前期治边思想的新变化
唐前期的太子问题及其政
清代刑案中记录的蒙汗药
清代前期的官商
试论清代色情业的发展与
清代妖术恐慌及政府的对
清代的“家人”
清代八旗驻防将军兼统绿
论清代的人口流动和婚姻
最新热门    
 
清代前期的市镇(1)

时间:2009-7-24 13:51:11  来源:不详
业街市在城外关厢,与栈道相通,交通方便。“城之内太平山居其半,文,武官廨居其半,兵房又居其半,卒鲜隙地以处民,故商、旅皆居南城外焉。”〔114〕城市关厢地带,是城乡的结合部,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周围 农村的经济有很大影响。因为,到这里来交易的除了外地的商贾之外,还有当地的农民,所以城市与市镇同样,与农村有纵深联系。因此,城市不仅具有政治意义,而且也具有经济意义。

从城市关厢商业街市出售的商品看,也不尽是日用消费品,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如:前述曲沃县城关有棉花、绒线、靛、杂货等商品。河南开封省城西关有牛马市。〔115〕在城内市场上,也有生产资料出售。陕西省城咸宁跌水河西有骡马市;开元寺东有木头市、方板市;跌水河有草市。〔116〕咸阳县“城内系水陆马【?码】头,商贾云集,气象颇形富庶。其实各铺皆系浮居客商,货物皆从各县驮载至此。由水路运往晋、豫。至粮食、木板,亦由西路车运而来,用舟载至下路,到此纳税给票方准放行。”〔117〕牲畜、木材、草料都是重要的生产资料。这些生产资料,有的从外地运至;有的是城内生产,但购买生产资料的则是城市和农村的手工业生产者;或者是商贩、外地商人购买转运。一些城市中还有丝织业、棉纺织业、制烟业等手工业生产。可见,城市并不只具有消费意义,而且也具有生产意义,从而与周围农村地区建立了一种广泛的经济联系。也正是这种城市经济,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保证了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为再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与此同时,城市还起到聚集腹地商品,扩散外地商品,转输到四面八方的作用;并为往来商贾提供服务。

由于清代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有众多的流动人口,商贾、运输业者就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一些社会闲散人员。这类人口在城市与在市镇一样是流动的。云南丽江府城西“关外大研里,湫隘嚣尘,环市列肆,日中为市,名曰:‘坐街’。午聚酉散,无日不集,四乡男妇偕来。商贾之贩中旬者,必止于此,以便雇脚转运。”〔118〕“云南省城南关外,新城铺、三市街、教场坝等处地方,虽系附郭,但路达三迤,绵亘十有余里,商贾辐辏,烟户稠密,错处五方。且铜局盐仓,以及江、广等省客民会馆咸聚于此,贩夫脚户,暮至早行者,难以数计,奸匪最易溷迹其中,向以附近省城,并未设立专员驻扎”,请将云南府通判移驻南关。〔119〕云南省城关厢的经济,在清代前期得到较快的发展,经济、社会秩序也随之混乱,所以政府设通判进行管理,这与市镇并元二致。

总之,市镇商品经济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只有快慢之别,并无性质不同,城市与市镇一样,都是全国商品流通网络上的结点。通过商品流通的网络城市和市镇与周围农村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使城市与市镇不仅具有消费意义,也具有生产意义。它们同处于封建社会中,既不干扰封建经济秩序,也不对抗封建政治统治,统统在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在地方政府的管理之中,随同历史车轮的大方向,走着一条相同的发展道路。

注释:
〔1〕祁韵士:《万里行程记》,道光。
〔2〕刘尔聪:修张兰城记》康熙五十六年,见嘉庆《介休县志》卷十二,艺文。
〔3〕道光《宁羌州志》卷一,幅员道路。
〔4〕嘉庆《安康县志》卷十,建置考下。
〔5〕乾隆《长治县志》卷四,疆城,市集。
〔6〕康熙、乾隆《宣阳县志》卷之二,逮置,乡镇。
〔7〕道光《黄平州志》卷之二,建置志,城池。
〔8〕康熙《饶平县志》卷之二,公署。
〔9〕乾隆《蒲城县志》卷四,建置,城池。
〔10〕乾隆《乌程县志》卷十一,乡镇。
〔11〕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11~112页。
〔12〕《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二,乾隆五年七月乙卯。
〔13〕乾隆《嵩县志》卷十二,市镇。
〔14〕乾隆三十年八月二十八日河南巡抚阿思哈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25辑,第832页。
〔15〕道光《罗城县志》卷之一,山川,墟市:卷之四,艺文。
〔16〕参阅樊树志前引书;第112页。
〔17〕乾隆《佛山忠义乡志》卷一,乡城志。
〔18〕萧放:《试论明清时期江西四大工商市镇发展的特点》,载《九江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
〔19〕乾隆《汉阳县志》卷之六,城池,附街衢镇市。
〔20〕乾隆《襄阳府志》卷之十一,里社,市镇关梁附。
〔21〕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之一,舆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