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西方古典作家对古希腊城
朱熹的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朱熹的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朱熹:一位被遗忘的天文
李约瑟评朱熹的科学思想
朱熹的农业科技思想
朱熹对浑仪的研究
全新世气候事件及其对古
朱熹的史论和史学评论
朱熹《仪礼经传通解》的
最新热门    
 
朱熹对古代地学的研究

时间:2009-7-24 13:51:15  来源:不详
、云、雨、露、霜、雪、雷、虹、雹等天气现象以及物候、潮汐、光等自然现象加以解释。

关于朱熹对各种天气现象的解释,可见《朱子语类》卷2“理气下”“天地下”。现摘录如下:

“风只如天相似,不住旋转。今此处无风,盖或旋在那边,或旋在上面,都不可知。如夏多南风,冬多北风,此亦可见。”

“霜只是露结成,雪只是雨结成。古人说露是星月之气,不然。今高山顶上虽晴亦无露。露只是自下蒸上。”

“高山无霜露,却有雪。……(其理在于)上面气渐,风渐紧,虽微有雾气,都吹散了,所以不结。若雪,则只是雨遇寒而凝,故高寒处雪先结也。”

“雪花所以必六出者,盖只是霰下,被猛风拍开,故成六出。如人掷一团烂泥于地,泥必灒开成棱瓣也。又,六者阴数,太阴玄精石亦六棱,盖天地自然之数。”

“雨自是阴阳气蒸郁而成,……(密云不雨,)盖止是下气上升,所以未能雨。必是上气蔽盖无发泄处,方能有雨。”

“雷如今之爆杖,盖郁积之极而迸散者也。”

“虹非能止雨也,而雨气至是已薄,亦是日色射散雨气了。”

“正是阴阳交争之时,所以下雹时必寒。今雹之两头皆尖,有棱道。凝得初间圆,上面阴阳交争,打得如此碎了。‘雹’字从‘雨’,从‘包’,是这气包住,所以为雹也。”

另可见《朱子语类》卷99“张子书二”,朱熹在阐发宋代著名哲学家张载关于雨、云、雷、风形成的观点时说:

“阳气正升,忽遇阴气,则相持而下为雨。盖阳气轻,阴气重,故阳气为阴气压坠而下也。……阴气正升,忽遇阳气,则助之飞腾而上为云也。……阳气伏于阴气之内不得出,故爆开而为雷也。……阴气凝结于内,阳气欲入不得,故旋绕其外不已而为风,至吹散阴气尽乃已也。”

针对当时所谓的“龙行雨”之说,朱熹反驳说:“龙,水物也。其出而与阳交蒸,故能成雨。但寻常雨自是阴阳气蒸郁而成,非必龙之为也。”[10]但是对于所谓的“雹是蜥蜴做”的说,朱熹并没有完全否定。他说:雹是蜥蜴做,“看来亦有之。只谓之全是蜥蜴做,则不可耳。自有是上面结作成底,也有是蜥蜴做底。……蜥蜴形状亦如龙,是阴属。是这气相感应,使作得他如此。”[11]可见,朱熹用阴阳说解释自然现象虽有某些合理的成分,但也明显暴露出其不足之处。

在对物候的解释方面,朱熹也有所论述。物候是自然界的动植物和自然环境与季节的周期变化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朱熹曾经比较不同季节所开的花的凋谢的难易,说:“冬间花难谢。如水仙,至脆弱,亦耐久;如梅花腊梅,皆然。至春花则易谢。若夏间花,则尤甚矣。如葵榴荷花,只开得一日。必竟冬时其气贞固,故难得谢。若春夏间,才发便发尽了,故不能久。”[12]他还曾比较春夏之际与秋冬之际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