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靖康内讧解析

时间:2009-7-24 13:51:19  来源:不详
本无移易太子之意。”[13]但其根据不足,显系掩饰之词。尽管有记载称,大观二年九月,赵桓的生母王皇后死后,徽宗“欲再立后,前数人有宠者当次立。”他“一日尽召语之曰:‘汝辈当立,然皆有子,立之,恐东宫不安。’遂立郑后,郑无子。”照此说来,徽宗似乎竭力维护赵桓的太子地位。然而郑氏早在大观四年十月已正位中宫,赵桓立为太子已是四年之后的事。此说之不可信,显而易见。另一说:“道君(即徽宗)尝喜嘉王(即赵楷),王黼辈尝摇东宫”,[14]则颇有依据。 
    赵楷生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一月,大观二年正月进封嘉王,政和八年闰九月改封郓王。他之所以最受徽宗钟爱,据说是由于其“母王妃方有宠”。[15]其实,这幷不是事实,至多只是极其次要的原因。赵楷的生母王贵妃[16]与郑皇后原本都是宋神宗向皇后近前的宫女。徽宗即位后,向太后“以二人赐之”。起初,“郑、王二妃方亢宠”,但郑氏“有异宠”。从进美人到封淑妃、迁贵妃,王氏均晚于郑氏。郑氏此后被立为皇后,而王氏在大观元年四月以后始终是个贵妃。何况大观末年、政和初年徽宗宠爱的嫔妃不再是王贵妃乃至郑皇后,而是郑皇后的养女、死后被追封为皇后、谥号为明达的刘贵妃。政和三年七月刘贵妃死后,徽宗最宠爱的嫔妃则是刘贵妃的养女、生前被目为九华玉真安妃、死后被追册为明节皇后的又一刘贵妃。她“朝夕得侍上,擅爱颛席,嫔御为之稀进。”[17]事情很楚,赵楷的生母王贵妃虽然幷非如《宋史·后妃传下》所说,已于政和七年九月死去,[18]但早已失宠。可见,赵楷10岁以前,其生母已不再是其父皇的宠妃。 
    然而赵楷本人确属徽宗最钟爱的儿子。其原因在于他的性情和爱好与其父皇相近,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才华较为出众。词臣在亲王进拜制书中,秉承徽宗旨意,一再夸奖赵楷,诸如“二仪毓粹,四序禀和,学造渊深,贯群经而自得,文摛赡丽,该众体以兼全”[19]云云。这类充满阿谀奉承之语的官样文章虽然不足为凭,但南宋人邓椿同样称赞他“禀资秀拔,为学精到”,“多士推服,性极嗜画,颇多储积。凡得珍图,即日上进,而御府所赐亦为不少,复皆绝品。故王府画目,至数千计。又复时作小笔花鸟便面,克肖圣艺。乃知父尧子舜,趣尚一同也。”[20]所谓“父尧子舜”虽属令人作呕的吹捧之词,但其父子“趣尚一同”则近乎事实。赵楷是清人厉鹗《宋诗纪事》所着录的唯一的一名宋朝亲王。其传世诗作虽然极少,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其水平不算低。如果说徽宗称:“桂子三秋七里香”,他对道:“菱云九夏两歧秀”,[21]此对比较一般,那么徽宗称:“方当月白清风夜”,他对道:“正是霜高木落时”[22],则相当佳妙。诚然,赵楷的才华不及其父皇。元人夏文彦指出,其花鸟画的缺陷在于“用墨粗,欠生动。”[23]但他在其兄弟当中,实属鹤立鶏群。徽宗于政和八年三月,诏“嘉王楷令赴集英殿试”,[24]其目的无非是让他到大庭广众之中去显示才华。考官极尽奉迎之能事,果不出徽宗所料,赵楷唱名第一。赵楷中省元[25]与梁师成中进士一样,均属史无前例的稀罕事。当时人指出:“内臣及第,始于梁师成;亲王及第,始于嘉王楷。”[26]徽宗一面降诏,表示谦让:“嘉王楷有司考在第一,不欲令魁多士,以第二人王昂为榜首。”[27]一面又指使词臣,趁机大肆吹捧赵楷:“殖学贯三才之奥,摛词搴六艺之华。顷偕射策之儒,入奉临轩之问。条万言之对,挥笔阵以当千;发内经之微,收贤科而第一。”[28]这些过分夸张的言词,实有为赵楷取太子赵桓而代之,制造舆论之嫌。 
    徽宗尤其钟爱赵楷,表现在各个方面。赐宴大臣总是让他作陪,如在保和殿曲宴蔡京、王黼等大臣,皇子之中仅有赵楷一人在座;蔡京奏其庭院之中喜生芝草,徽宗“幸其第赐宴”,仍由赵楷作陪,而“太子却不在”,以致人们不免揣测徽宗“已有废立之意”。[29]政和六年二月,赵楷官拜太傅,即使太子赵桓也无出任此职的经历,实属破例。按照惯例,“皇子不兼师傅官,以子不可为父师。其后失于捡点,乃有兼者。”但英宗治平年间早已改正。陆游后来指出:“皇子乃复兼师傅,自嘉王楷始。”[30]赵楷虽然按照惯例,已于政和八年(1118)闰九月,18岁时,迁就外第,但徽宗特许其“出入禁省,不复限朝暮”,幷“于外第作飞桥复道,以通往来。”[31]徽宗还不时亲临其府第,皇九子康王赵构便曾跟随其父皇,“习射于郓王府”,且号称能“挽弓至一石五斗”。[32]宣和五年(1123)七月,王黼等大臣上表,为徽宗上尊号。“自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