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分工与合作:两宋乡役职
形式的背后:两宋劝农制
两宋东南沿海地区海洋发
两宋时期衢州文科进士初
两宋时期衢州文科进士初
两宋时期衢州文科进士初
两宋时期衢州文科进士初
两宋史家的忧患意识
论两宋馆阁之校勘史书
“宋无罚金之刑”质疑
最新热门    
 
两宋无内朝论

时间:2009-7-24 13:51:20  来源:不详
行录》卷十之三《中书侍郎傅献简公》记载,宋仁宗时,宦官朱颖士“以内降监  ,监察御史里行傅尧俞上疏指责枢密院“不治颖士求内降罪”,实属渎职行为。依据这类记载,林  把宋代的情况概括为“宦官有过,宰相得斥之”;“宦官有过,枢府得治之”。[16]并赞叹道,宦官“有过则治,有劳则迁,或赏或罚,一听大臣。宜乎!”[17]
    第三,“貂  不以典机密”。[18]这是宋代宦官的权势在汉、唐、明三代之下的关键所在。《宋史》梁师成本专称“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多择善书吏习仿帝书,杂诏旨以出,外廷莫能辨”;“王黼父事之,虽蔡京父子亦谄附焉”。此事发生在宋代宦官权势最为显赫的宋徽宗时,如果说童贯握兵权算不上破例,那么梁师成“典机密”则是相当特殊的例外,何况宰相蔡京的“御笔手诏”与梁师成的“御书号令”在历史上同样颇负臭名。还应当指出,当时不是宦官独自横行,而是六贼共同当道。所谓六贼,恰好是外官三即蔡京、王黼、朱  ,内官三人即童贯、梁师成、李彦。至于其道恶,非蔡京莫属,史称他“威福在手,中外莫敢议”。蔡京、童贯之流在发迹时曾相互利用,得势之后又相互排挤。如据《宋史》童贯本传记载,观年间,宋徽宗打算授予童贯开府仪同三司,蔡京竭力反对:“使相岂应授宦官?”他“不奉诏”。另据《宋史》王黼本传记载,宣和年间,童贯带兵血腥镇压方腊起义之后,得意忘形,王黼向宋徽宗奏本:“腊之起由茶盐法也,而贯入奸言,归过陛下。”宋徽宗因此大怒。可见,“王黼父事之”云云,并完全是事实。六贼的权势因时而异,从总体上说,宦官得势,归咎于蔡京、王黼“假以重权”。他说:“比年以来,此曹气炎尤盛,皆缘蔡京、王黼辈首为乱阶,开通交结,假以重权,使相应援。”[19]从中不难看出,即使是在宋徽宗时,也很难说有什么凌驾于外朝之上的宦官内朝。

三、原因在哪里
    两宋之所以大体无内朝,概括地说,其直接原因在于宋朝最高统治者从来不曾打算把宗室、后妃、外戚作为分割外朝权力的工具。宦官虽然被用来分割外朝权力,但程度有限,何况他们自身也在被防范之列,并且南宋时期比北宋时期限制更严。具体地说,则有下面两个方面的缘故。
    首先,外朝大臣始终不是宋朝最高统治者防范重点。北宋初年,尽人皆知,宋太祖防范的重点不是文臣,而是武将。他在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20]的同时,又轻鄙地把他们称为“措大”。所谓“措大”者,贫寒失意的读书人之谓也,在他看来,“措大眼孔小,赐与十万贯,则塞破屋子矣。”[21]即使贪污,也很有限,对其政权的危害,远远不能同动辄黄袍加身的武将相比。宋太祖“宰相须豕读书人”的许诺,尽管当时并未完全兑现,可是此后逐渐变为实现,以致出现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22]的局面。宋太祖的后继者们对士大夫说了不少这类大同小异的话:“天下广大,卿等与朕共理。”[23]可见,外朝大臣岂止不是重点防范对象而已,简直成了主要依靠对象。
    对于外朝大臣,宋朝最高统治者当然也要加以防范,但主要不是依靠宗室、后妃、外戚乃至宦官,而是依靠外朝大臣自身。其体防范方式,以下面两种最为常见。
    一是集体负责。曾巩《隆平集》卷二《宰执》称:“宋兴以平章事为宰相,以参知政事,枢密使、副、知院、签书院事,并为执政官。”可见,宰执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徐度《却扫编》卷上云:“国朝中书宰相、参知政事,多不过五员,两相则三参,三相则两参。”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也有一相三参、一相四参、三相一参、三相无参等多种状况。在两宋历史上,独宰相的时期虽有,独宰执的局面则无。宰执虽以宰相为首,但集体负责。如元  年(1086)正月,侍御史刘挚指出:“百官差除,从祖宗以来,中书门下同共进拟,所以合同众论。”宰相“进退人物,随意在手”[24]的情况不是没有,但毕竟不太容易。
    二是“异论相搅”。天禧年间,王钦若出俾 宰相之后,真宗又把与王钦若派系不同、政见不同的寇准任命为宰相。有人对此表示不理解,宋真宗将个中奥妙说破:“且要异论相搅,即各不敢为非。”所谓“异论相搅”,就是同时起用派系不同、政见不同的大臣,以便相互牵制。熙宁年间,王安石对此颇为反感:“若朝廷人人异论相搅,即治道何由成?”可是宋神宗实际上仍然坚持这一做法,在把旧党首领富弼的女婿冯京任命为枢密副使之后,又将他先后提拔为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