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明清江南消费性质与消费
关于晋文化的概念问题
汉文化在越南的影响
唐后期五代江南地区的北
秦汉江南经济绪说
元代江南税粮制度新证
技术进步和宋代江南的水
南宋移民与江南城镇市场
宋代江南城镇的物资供应
清代江南经济:自然环境
最新热门    
 
江南的概念、环境与社会控制研究的界定

时间:2009-7-24 13:51:30  来源:不详
佛教信仰问题略涉此方面内容外),因此将这里关于社会控制问题的讨论,界定为人类社会对于自然与社会两种环境变化的反应、重新调整和控制,在本书的论述中将具体体现为行政管理、地方防护、水利调控、灾害应变机制、意识形态控制等内容,性质上从政府的角度透人社会底层,析分为中央、地方政府与民间三大层面②,并阐明其互动关系。③这就是本书要着力解释的“社会”及“社会控制”。

3.研究内容的构成

全书研究内容拟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参见[英]彼得·伯克著,姚朋、周玉鹏等译:《历史学与社会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2页。
② 社会控制力量中的民间层面,是本书着力论述的核心之一。他们占据着社会中经济与知识力量的最大部分,包括退职的官吏、举监生员、城乡地主、部分商人以及乡村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在本书中皆概称士绅或乡绅。当然有些退职官吏凭借其以前宦途的影响力。完全可以左右地方政治(如嘉善乡宦陈龙正即是其中的典型),所以在本书的论述过程中有时仍将他们的行为与现任官员们(政府层面的控制力量)同观。
③ 如果将江南这个区域社会视作一个有机体,那么可以借用生命系统的七种递阶层次来分析这个社会的构成及其关系。根据从事经典控制论的美国学者米勒所著《生命系统》一书中的论定,这些层次包括细胞、器官、生物体、群体、组织、社会和超国家系统。详参见[荷]盖伊尔、佐文编,黎鸣等译:《社会控制论》,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这实际上十分类似于构成一个社会的众多系统,从单个的人,家庭,村落(或城市中的厢坊),市镇,行政区域,到区域社会,甚至更高的国家层次。本书所要探讨的社会控制的内容与对象。都已包容这些层次或系统之中。

首先是一个环境背景分析。第一章与第二章,从自然地理与社会生态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说明,为全书社会控制研究的展开奠定一个自然、人文的环境背景。

其次,阐明常态环境下的社会控制问题。这种常态环境,是指没有大的自然灾变与战乱,或者基本未受明清易代变更影响下的自然与社会两方面的环境,也就是一般状态下的环境是如何在不同的社会控制层面下发展的。由于自然环境在常态情况下变化并不显著,影响也不大,所以这部分内容仅以社会环境为主,强调人口与土地方面的控制问题,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政区调整中,涉及社会底层的内容就属基层系统。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系统越复杂,繁杂的层级程度也会随之产生,它的秩序程度也就越高级,基层系统控制个体的能力也表现得最强。但是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政府与地方就需根据一些传统规则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使社会秩序更为完备。这是第三章“明清时期江南地方的基层系统”要着重说明的问题。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基层社会的控制都是十分成功的,在层级系统出现矛盾与冲突的情况下,需要区域社会内部的协调与合作,并在确定的界限内开展特定的活动,对于不平等利益的分配承担调控的责任。第四章所述疆界错壤引起的地方争田纠纷,正是对这种基层秩序如何进行稳定控制的一个严峻考验。社会各阶层利益的交错渗透会导致争端的不断产生,但在一个平静的社会状态中,这种颇具复杂性的争端会得到强化,因为在变动社会状态下,个体利益之间的冲突会变得弱化,整体利益的统一需要是更为迫切的,否则社会就会在失控形势下陷入解体或崩溃。

第三,是要探讨环境变动状态下的社会控制问题。为了深化这个重点部分的论析,这里又分成两种情况加以说明,尽管这种区分是比较勉强的。

第一种情况,是自然环境变动状态下的社会调控与适应,通过第五章、第六章来展开讨论。第五章在论述乡村社会在大灾期间与灾后实态的基础上,集中说明社会群体的影响力在此期间所经受的考验,即要体现中央、地方政府与社会三个层面(或群体)力量的组合变化,指出在社会发展程度远鬲于其他地区的江南,社会层面(或群体)的控制力量显得十分强大。第六章有关水利防护和调控的考察,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显然,集体利益是需要群体的力量才能得以维护的,由水利事业形成的共同体要求所有成员都需承担相应的责任,确定水利所带来的利益能够为共同体成员所均享,实际上这也体现了社会组织的内聚力。可见,对水的管理可以反映国家权威的强弱程度。考虑到行政区域与自然地理区域内部各自的分异,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