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元代及明前期社会变动初
元代盐政及其社会影响
元代税粮制度初探
元代泉州舶商
元代江南税粮制度新证
元代司农司和劝农使的建
元代两淮地区屯田考
试论元代中国与高丽的贸
论元代浙江的商品经济
元代汉水流域农业和工商
最新热门    
 
元代都城史研究概述——以上都、大都、中都为中心

时间:2009-7-24 13:52:20  来源:不详
盟文物管理站、多伦县文物管理所:《元上都城址东南砧子山南区墓葬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元上都城址东南砧子山西区墓葬发掘简报》,载《文物》2001年第9期。
关于元上都历史的研究,日本学者石田幹之助《元の上都に就ぃて》可视为早期研究的代表性作品。该文最先于1938年连载于《考古學雜誌》28—2、8、12,后经作者修改补充,收入1960年出版的《日本大學創立70周年論集》(第1卷·人文科学编)。文章首先对上都遗址概况作了简介,然后分别对内城、外城、禁苑和太庙进行了详细论述,其最大特点是充分运用了当时的考古资料,虽然在某些方面仍有欠缺,但不失为了解上都历史的佳作,且为以后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与之相比,中国学者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其中孙克宽《元代上都略考》一文发表较早,但仅限于从文献角度进行探讨,研究深度不免受到影响。①进入80年代,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国内相关研究逐渐开始走向深入。其中,这方面的代表性论著为陈高华、史卫民共同撰写的《元上都》一书。②全书共八章13万余字,除以两章内容介绍上都的兴起与衰败过程外,专门辟出六章,分别对元代的两都巡行与交通、上都的行政管理、布局和宫廷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以及宗教加以阐述.全书搜罗资料丰富,论证独到精辟,迄今仍是该领域研究最为全面的著作。与此同时,叶新民也是这方面用力较勤的学者,从80年代起,他先后发表有十余篇专题论文,内容涉及上都研究的各个方面,后结集为《元上都研究》一书出版。③此外,其他学者也在这方面发表过不少论文,1998年8月24—27日,还在上都所在地——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召开过一次学术讨论会。④以下为近年来学者集中讨论的几个问题。
————————
    ①  《中国内政》9—3,后收入同氏《蒙古汉军及汉文化研究》,台湾文星书店1958年版。
    ②  陈高华、史卫民:《元上都》,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③  叶新民:《元上都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④  《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大会暨元上都学术讨论会在内蒙古正蓝旗召开》,载《蒙古学信息》1998年第3期。
 
    上都的格局与建筑特点。这方面的研究,既依赖于考古方面的实地调查,同时也与文献研究密不可分.除了前面提到的石田幹之助《元上都》与陈高华、史卫民《元上都》外,李逸友《内蒙古元代城址概说》也对上都的城市布局进行了探讨,认为上都主要是为了供皇帝避暑与巡幸而建,因此宫城的布局是园林式的,并不讲求整齐对称,随行官员仅为临时入值,不带眷属,因而也没有大的府第,仅在街区内有一些小院落式的官署;城内无百姓住宅和市区,而是分布在东、南、西面的厢关地带。①叶新民《元上都楼阁宫殿考》,结合元人文献,对上都的宫殿楼阁,一一作了考证。认为上都的宫殿建筑大体上可分为两组建筑群,一组是分布在宫城之内以大安阁、水晶殿、洪熙殿、睿思殿、穆清阁等为主体的建筑群,它们可视为上都的大内,一组是分布在瑞林御苑以伯亦斡耳朵等为主体的建筑群,可视为上都的西内。②此外,李逸友《元上都大安阁址考》通过近年的考古调查,并结合文献记载,确认上都城遗址中东华门址与西华门址之间的大道北,御天门内道路北端,T字形交汇点北面的那处建筑台基即为有名的大安阁遗址,从而纠正了此前贾洲杰《元上都调查报告》一文中的错误。③至于贾洲杰原先所确定的大安阁遗址,经陆思贤《关于元上都宫城北墙中段的阙式建筑台基》一文考证,很有可能为当时元朝设于上都的回回司天台。④
上都的政治生活与政治地位。元朝长期实行两都巡幸制,上都作为两座都城之一,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此,学者们讨论得较多,内容涉及元朝在上都的机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