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代的女权
反纳粹运动中的歌德勒团
“内外”之际与“秩序”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
明清易代的偶然性与必然
历史哲学危机时代的史学
论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城
关于叶利钦时代的若干思
宋代社会结构
最新热门    
 
宋代的城市与农业

时间:2009-7-24 13:52:30  来源:不详
时,“则花已半开,枝萼晶莹,品色回绝,酴釄一本五色,芍药牡丹,变态百种,一丛数品花,一花数品色。池水未消,而金莲重台,繁香芳郁,光景粲绚,不可胜述”。[103]镇江府大港镇孙沂兄弟,“竭力灌园,园之果蔬畅茂,他植者莫及之,负贩者争趋之”。[104]豫章(今江西南昌)东湖,南宋绍兴年间就有来自四川广汉的苏云卿结庐独居,他“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虽隆暑极寒,土焦草冻,圃不絶蔬,滋欝畅茂,四时之品无阙者,味视他圃尤胜,又不二价,市鬻者利倍而售速,先期输直。”[105]城市吸引着农业人才,而农业人才也在城市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当然,生活在城里的农业人才有得意之时,也有失意之时,范仲淹《和葛闳寺丞接花歌》就叙述了一个接花工的遭遇。他原本出生在洛阳的一个富贵人家。宋朝时洛阳人以善接花而着称于世。[106]此人少年时“止以花为事”,把家里的钱都花光了,却没有学到别的本事,只好作了一个琼林苑中吏,专门负责养花,为了满足君王对于奇芬异卉的追求,他学会了“神仙接花术”,并且到成都等地寻求优良品种,再进行嫁接,一番“金刀玉尺裁量妙,香膏腻壤弥缝密”的功夫,培育出牡丹花王,得到了天子的奖赏,正准备大展宏图之际,却不想“中途得罪”了什么人,流窜到了江南[107]

再者,相对富有的城市居民,也有更多的闲暇从事农事观察与试验,而不至于为生活所迫无暇也无力进行技术改进。北魏时,洛阳人刘仁之就曾于自家的宅基地上进行区种试验,取得了七十步(240步为1亩)收粟36石的高产记录。此事被当时的农学家贾思勰载于《齐民要术》之中。[108]在北宋都城开封,每到七月七夕所谓“乞巧”节,就能看到许多热闹的场面,其中就有以“又以黄蜡铸为鳬鴈、鸳鸯、鸂鶒、龟鱼之类,彩画金缕,谓之水上浮;又以小板上傅土,旋种粟令生苖,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谷板。”[109]水上浮及谷板和宋代广泛分布于南方水乡的葑田(又称架田和浮田)在道理上是一致的。通过种谷板使城里的居民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农作物生长的习性。七夕前后,东京城里的居民“又以绿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彩缕束之,谓之:种生。皆于街心彩幕帐设出络货卖。” [110]种生,又称为“生花盆儿”,据陈元靓《岁时广记》二十六引《岁时杂记》载:“京师每前七夕十日,以水浸绿豆或豌豆,日一二回易水。芽渐长至五六寸许,其苗能自立。则置小盆中。至乞巧可长尺许,谓之:生花盆儿。亦可以为菹。”[111]从生花盆儿这个名字来看,豆芽等最初可能是作为观赏出现的,后来才用作腌菜或酸菜。这也是豆芽菜最早的记载之一。

同时,由于农田与市民的紧密结合,也便于观察与试验。陈旉说:“民居去田近,则色色利便,易以集事。俚语有之曰:‘近家无瘦田,遥田不富人’岂不信然”[112]。这虽然不是指城市农业而言,但城市农业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宋史上多有皇帝,或地方官员观稼的记载。观稼的地点大多在城近郊区或宫殿、府衙附近。普通市民也可以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看到各种动、植物,进行栽培、饲养。一些栽培植物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比如,“元丰间,禁中有果名鸭脚子(即银杏——笔者注)者,四大树皆合抱,其三在翠芳亭之北,岁收实至数斛,而托地阴翳,无可临玩之所。其一在太清楼之东,得地显旷,可以就赏,而未尝着一实。裕陵尝指而加叹,以谓事有不能适人意者如此,戒圃者善视之而已。明年一木遂花,而得实数斛,裕陵大悦,命宴太清以赏之,仍分颁侍从。”[113]

城市是农业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一些农业技术也最先在城市里得到发明和运用。为了培养自己喜欢的花草果实也促进的繁殖栽培技术的发展。比如,宋时人们发现,“棠性多类梨,核生者长迟,逮十数年方有花。都下接花工,多以嫩枝附梨而赘之,则易茂矣。”[114]宋人还发现,“百花皆可接。有人能于茄根上接牡丹,则夏花而色紫;接桃枝于梅上,则色类桃而冬花;又于李上接梅,则香似梅而春花。投莲的于靛瓮中经年,植之则花碧,用栀子水渍之则花黄。元祐中,畿县民家池中生碧莲数朵,盖用此术。”[115]这些技术的出现都是与城市分不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