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范晔《后汉书》纪传与司
司马迁班固生态观试比较
生态环境影响:解读西北
略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及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
战国秦汉商品经济及其与
对唐宋社会经济制度变迁
唐宋制度变迁的视角之一
长编溯源:司马光长编法
汉惠帝新论——兼论司马
最新热门    
 
司马迁的消费思想及其启示

时间:2009-7-24 13:52:51  来源:不详
种皮革、旃裘衣的穿着,便于他们日常的生产活动。从事畜牧业和射猎业的匈奴人由于过着“逐草随畜”和“射猎禽兽”的生活,长期穿梭于深山茂林,身着皮毛衣丝毫不影响他们“驰草棘中”。所以,当他们“得汉缯絮”时,便令人身着缯衣穿梭于荆棘中,结果是“衣kū@②皆裂敝”,以示汉人缯絮“不如旃裘之完善也”。当然,华美的丝织品不仅有御寒的作用,而且还有比裘衣更美观的特点,这是有些匈奴人向往汉人缯絮的原因之一。可缯絮在那样的日常活动环境中极易“裂敝”,从而达不到在严寒条件下保暖的目的。因此,匈奴人仍热衷于适合自己所处生态条件的皮裘衣。“无冠带之饰”,同样与有利于其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的生产、生活有关。

  在饮食方面,文献记载匈奴“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得汉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酪之便美也”[6];“(与中原)饮食不同,……射猎为生”[7]。从这些记载可知,匈奴主食是畜肉,包括野生鸟鼠狐兔及家养牲畜。为了获得自己生存所需的食物,匈奴人自幼就骑羊引弓练射技。关于“湩酪”,《史记·匈奴列传》集解曰:“湩,乳汁也。”其索引引《穆天子传》语:“牛马之湩,臣菟人所具。”酪是用牛、马、羊等乳炼制成的食品。《本草纲目·兽部·一》说:“酪,湩。”李时珍集解引《饮膳正要》关于其“造:用乳半杓,锅内炒过。入余乳,熬数十沸,常以杓左右搅之,乃倾而罐盛,待冷,掠取浮皮以为酥;入旧酪少许,纸封放之,即成矣”。这种以奶为原料的食物制品,只有在盛产牲畜的游牧地区才能成为主食。而且,“淳酪养性”[8]的特性在保证牧民的体力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这是匈奴人英勇善战的生理基础的保证。

  另外,在匈奴人的饮食习俗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征:“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9]这和中原汉族人尊老敬老的习俗格格不入。对这一饮食习俗形成的原因,汉初投降匈奴的燕人中行说的解释是:“匈奴明以战攻为事,其老弱不能斗,故以其肥美饮食壮健者,盖以自为守卫,如此父子各得久相保。”[10]这是从战争的角度来解释匈奴的饮食之俗,其中虽有合理因素,但不是终极原因。其最终的原因仍离不开生态条件。因为匈奴人“随畜牧而转移”的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水草,只有在生态条件(如气候、水文等)较好的情况下,才具备畜牧之需的水草。当自然灾害降临时,某一地区牧草可能会枯死,不能满足匈奴人生产的需要。这时,他们为了生存,就要逐水草而徙,甚至不惜进犯中原王朝边疆之地,以夺取适于自己生存的生态环境。对良好的生态环境的争夺,是秦汉中央政府与边疆匈奴等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据《史记·匈奴列传》索引录《西河旧事》云:祁连山“东西二百余里,南北百里,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但在霍去病攻占祁连后,匈奴痛失其赖以生存的良好生态,匈奴人因此而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正是迫于恶劣的生态和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逐,使得匈奴人频繁地陷于长途跋涉和迁徙之境地,加之与秦汉政府屡开边衅,促使匈奴对青壮年劳力有较大的需求,而这又与匈奴人口数量尤其是青壮劳力严重不足的状况构成了矛盾。为了解决或缓解矛盾,他们对青壮劳力格外珍视,以肥美的食物予之,从而使得整个匈奴能赖之以在较为恶劣的生态条件下生存下来。

  至于匈奴民俗中的住行、婚丧等,也深深地留下了生态条件的印记。

  匈奴的住所,西汉文帝时出使匈奴的大臣说:“匈奴父子同穹庐卧。”[11]颜师古注曰:“穹庐,旃帐也。其形穿隆,故曰穹庐。”当时,不论是一般牧民,还是最高部落首领单于,都住宿在这种穹庐中,如武帝时,“汉使王乌等窥匈奴。匈奴法,汉使非去节而以墨黥其面者不得入穹庐。王乌,北地人,习胡俗,去其节,黥面,得入穹庐。单于爱之,详许甘言,为遣其太子入汉为质,以求和亲”[12]。可见,这种穹庐是相当普遍的,就连被匈奴扣押的汉使苏武居住的也是这类穹庐,“(於靬王)赐武马畜服匿穹庐”[13]。此处的“服匿”,也是一种类似穹庐的居住场所。对此,《汉书·苏武传》注曰:“刘德曰:‘服匿如小旃帐。’孟康曰:‘……穹庐,旃帐也。’”

  匈奴的婚姻习俗,文献中不止一次地强调其有悖于汉俗:“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14]西汉人中行说对此解释是:“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15]这种说法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的。

  从气候等生态条件看,“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16]。恶劣的气候条件,稍有自然灾害,就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