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论明清时期宗谱家法中植
漆器保护过程中福尔马林
最新热门    
 
韩儒林的元史研究

时间:2009-7-24 13:54:26  来源:不详
部批准在南京大学建立了元史研究室,亲率研究生将校图书馆所藏有关中外文图书期刊集中,其后陆续增加,建成颇具规模的专科资料与研究中心。同年,他和翁独健、邵循正组成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赴乌兰巴托商订中、苏、蒙三国合作编写蒙古史的协议;次年,赴莫斯科讨论拟定编写提纲,并举行了学术会议,他在会上作了《关于匈奴历史发展的特征和本质》的报告。他利用访苏机会深入了解苏联的蒙古史资料及研究情况,并得到《史集》的新俄译本等书,回国后给研究生作了介绍,教导他们研究元史须随时掌握国外研究动态,才不致落后于人。1961年,他参加全国文科教材会议,与历史组学者共同议定分工合作编选一套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同时分头撰写断代史专著。韩先生承担了此项高校教材建设任务中的元代部分,带领助手投入史料的编选和《元史纲要》的撰写。不久,他又接受了另一项科研任务。50年代中期,按毛泽东的要求,由范文澜、吴晗、谭其骧主持“重编改绘杨守敬《历代舆地图》”,工作进行到60年代初,因编绘边疆地区图的需要,邀请傅乐焕、韩儒林、冯家昇、方国瑜等参加编委会,分别负责东北、蒙藏、西北、云南地区。1963年暑期,韩先生带领助手移师北京,完成元史参考资料编选任务后立即转入历史地图工作。1965年10月,经乌兰夫提议,国务院任命他为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兼蒙古史研究所所长,虽已过耳顺之年,仍愉快受命,离南大赴任。1966年初,他再度将南大元史研究室人员召到北京,与西藏图组一起集中在哲学社会科学部,加紧进行蒙古和西藏地区历史地图的编绘。“文革”开始,编绘工作停止,人员解散回校。不久,他从内蒙古回南大“参加运动”,所任职务自然被一并罢去。
  “四人帮倒,十年乌云消,画皮剥去总是妖,喜看鬼哭人笑。七四岂敢云老,指日四化非遥。今朝书卷重理,鸡鸣再迎春晓。”这是韩先生于1976年10月填的一首词《清平乐一一庆祝四人帮垮台》。再逢解放,他已年逾古稀,而且有病在身(1971年发现患前列腺癌,做了手术)。但首先想到是重理书卷,抓紧时间进行学术研究,为祖国四化建设服务,他和助手重新拟定了断代史专著《元史纲要》的章节,逐节讨论,加紧撰写。1977年,在他主持下,南大元史研究室创办了国内最早的专史杂志《元史与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每年一辑,刊载本室及国内同行的专题论文,以富有特色和较高质量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在全国历史学规划会议上,他与翁独健等提出建立全国性专史学会以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学科发展的倡议。次年,中国蒙古史学会和中亚文化研究协会成立,他被推举为两会的副理事长。1980年,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和中国元史研究会相继成立,分别推举他为名誉会长、会长。是年12月,赴巴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文明史》编委会议,被选为副主席。江苏省历史学会于同月成立,他当选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的编撰工作也在这一年开始进行,他参与了编撰规划的制订,并受聘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兼元史分册主编。1981年,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一批博士点的导师,开始招收博士生。
  50年代以来,韩先生以大量精力从事教学行政工作和培养青年研究人才,同时仍坚持从事学术研究。“文革”后,他更以百倍热情投入研究工作,除主持编撰《元史纲要》(后改名《元朝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元史分册等项目和指导研究生之外,还连续发表十余篇论文。他以老病之躯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和社会工作,终于在1982年冬旧病复发,多方救治无效,1983年4月7日与世长辞。
  40年代是韩先生学术研究的第一个高峰期,在四个方面都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蒙元史是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有《成吉思汗十三翼考》、《蒙古答剌罕考》、《元代阔端赤考》、《蒙古氏族札记》、《蒙古的名称》、《爱薛之再探讨》等十数篇论文;突厥史方面,除突厥文诸碑的译注外,著有《突厥蒙古之祖先传说》、《突厥官号考释》、《努都波》等篇;吐蕃史的著述有《吐蕃之王族与宦族》、《吐蕃古史传说研究》、《青海佑宁寺及其名僧》、《明史乌思藏大宝法王考》等篇西北史地等方面,著有《西北地理札记》、《汉代西域屯田与车师伊吾的争夺》、《关于西夏民族名称及其王号》、《清代中俄交涉史札记》、《女真译名考》等篇。几个方面的论著都体现了他的学术风格:掌握多种东西方语言文字,善于借鉴外国东方学家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方法(特别是比较语言学方法),同时也继承了乾嘉考据学的优良传统,直接利用民族文字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