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最新热门    
 
《中国移民史》的史料及史实问题

时间:2009-7-24 13:54:40  来源:不详
语谓之汉那国,匈奴谓之于遁,诸胡谓之豁旦,印度谓之屈丹;旧曰于阗,讹也。”[36] “于遁”是“于阗”的异译。二名所指实为一地,即今之和田。将睹货罗与速利合二为一,又将于阗、于遁一分为二,所注今地又有明显错误。这种疏误将直接导致移民的“迁出地”出现舛误,影响本书论述的核心问题。
  对元代的“移民分布”,作者所列的地区有漠南、京畿、中州、东北、陕甘、东南、川滇、新疆(4/534-545)。但这八个地区的划分标准却不一样,有的是以今地(川滇、陕甘、新疆),有的是以位置(漠南、东北、东南),有是以古地名(京畿、中州)。这不仅使人无所适从,而且也造成了不少脱漏,比如河南行省南部、腹里中部等。另外,对这些移民分布区,作者特别加注了今地,这无疑会给不熟悉历史的读者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但是,其中却有不少是错误的。比如,元代京畿,作者说明“指今北京市和晋冀两省的北部,元代属中书省辖地”(4/536)。按,京畿指都城所在地及其行政官署所管辖地区;就元代而言,应指大都路所辖地区,不能包括“晋冀两省的北部”。中州,作者说“指今河南和山东两省境”(4/538)。按,古代豫州处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即今河南,有时亦以“中州”泛指中原。元代行政设置无中州,说中州包括河南、山东,似无根据。
  对历史上的区划,作者似乎也不甚了了,如作者说:“安史之乱结束以后,易帜的安史叛将被唐朝任命为河北、山东各道的节度使”(3/5-6)。作者称“道”,可知是用古地名。但唐前期由十道而十五道,其中都没有“山东道”;如果作者所说“山东”是指关东,则其中包括河东,而安史叛将控制的地区中又不包括河东。 再如,作者称“大同路(治今山西今市,原称西京,又称云州)和朔州(山西今市)由于邻近塞北草原,是元代漠北蒙古人的主要迁入地之一”(4/537)。按,元代的大同路下辖八个州,朔州是其中之一,不应将有统辖关系的地区,视作并列的两个地区。

三 移民数字的估计问题


  在作者对“移民”的定义中,有一项就是要“具有一定数量”。因此,人口移动的数量,首先直接关系到这种移动是否属于“移民”;而移民规模的大小,又关系到我们对移民及其影响和作用的认识。中国古代的史籍中,对数字大多不甚留意,这就增加了量化的难度,也使我们对一些关键性的数字不得不进行估计。但是,在进行这种估计时,一定要有必要的根据。本书作者在对移民数字进行估计时,有时不仅缺乏充分的依据,而且所依据的标准还时常前后不一。如作者对明代崇明迁移到通州、海门的人口的认识: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崇明岛上有2700户“民无田者”迁入江北。二年以后,又有500多户无田的崇明农民迁到昆山县居住。从第一条资料中记载的“江北”二字分析,洪武二十五年的2700户崇明农民大概就是越江而居的,迁入的地点应该在通州(治今南通市)、海门境内。洪武八年以前,崇明曾是扬州的辖县,崇明人北迁江北并不存在多少行政的障碍。
  从这一年开始,假定通州与海门的人口以年平均4‰的速度自然增长,到洪武二十五年,就有人口118533人,迁入的崇明移民约占土著人口的11%,可见,对于江北的土著来说,这批崇明移民的规模不算很小。(5/32)
作者推测“迁入江北”,“大概就是越江而居”,大体不误。但是,为何这批人至江北后就只是到了通州、江门境内而不是江北的其他地方?如以没有行政障碍作解,那么在移民史上,有多少移民是在本辖内迁移呢?只有先证明崇明民户迁入江北,就是迁到了通州、海门,而不会是江北其它地方,作者计算出的崇明移民在通州、海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才有意义。遗憾的是,本书作者并没有证实这个前提。如果这一前提有误,据此推算出的上述比例便自然不能成立,那么作者在此基础之上,得出的相对于土著而言的移民“规模不算很小”的结论,也就失去了着落。其次,作者并没有收集到洪武二十五年的通州、海门两地的人口数据,只是从嘉靖《惟扬志》中找到了这两个地方在洪武九年的人口数。于是作者以年平均4‰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出,到洪武二十五年时通州、海门两地的人口总数;再以此作分母,计算出了这一年由崇明迁入的移民在这两地土著人口中所占的11%的比例。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计算人口总数,确实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尽管我们不能排除当地的人口增长率达不到或超过自然增长率的可能。但问题是,作者对同一时期、同一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估计:
  从洪武九年至洪武二十六年,扬州府的人口从51万增加至74万,年平均增长率为22‰。作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未免太高,如果假定这17年间扬州府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至洪武二十六年扬州府人口仅为60万。由此可见,洪武九年至洪武二十六年间扬州府的移民继续迁入,新增移民数量达到14万人。(5/37)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