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记忆的对话和中日关系的
关于“附国”几个问题的
关于“道理最大”——兼
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关于“尧都平阳”历史地
关于“社会进化阶段论”
关于“公元100年罗马商
关于“历史周期律”的几
关于 国宝 的思考
最新热门    
 
“诸于”考

时间:2009-7-24 13:54:50  来源:不详
掖衣”,也称“逢掖之衣”。《礼记·儒行》: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冠章甫之冠。”郑玄注:“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单衣也。”

则大掖衣曾为鲁地的服装。“袂”,袖子。《说文解字·衣部》:“袂,袖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张袂成阴,挥汗成雨。”“单衣”,通常认为即《礼记》所谓“深衣之制”,汉时可做正式的外衣,男女通服。可知“大掖衣”与单衣相似,特点是大袖。“逢掖”也作 “缝掖”。司马彪《续汉书》志第三十《舆服下》: 

  袍者,或曰周公抱成王宴居,故施袍……缝掖其袖,合而缝大之,近今袍者也。

则“大掖衣”的样式近于汉晋时代的袍子。或因周公和孔子曾著此衣,所以它又成为儒生的服装。《后汉书》卷四九《王符列传》记载: 

  度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乡人有以货得鴈门太守者,亦去职还家,书刺谒规,规卧不迎……有顷,又白王符在门。规素闻符名,乃惊遽而起,衣不及带,屣履出迎,援符手而还,与同坐,极欢。时人为之语曰:“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言书生道义之为贵也。

因大掖衣在汉代是儒生的服装,“缝掖”遂在当时成为儒生的代称。所以,大掖衣不大可能是被讥为“妇人衣”的诸于。
  但是,颜氏说诸于“即袿衣之类”,却有一定的道理。袿衣是妇女的上服。宋玉《神女赋序》: 

  振绣衣,被袿裳。[3]

刘熙《释名》卷五《释衣服》:

  妇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也。

王先谦注引毕沅曰:“上服,上等之服也。”刘熙称袿衣的特点是“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可知袿衣有刀圭形的垂饰。《尔雅》卷五《释器》:

  衣裗谓之[左衣+‘兒’]。

郭璞注:“衣缕也。齐人谓之挛。或曰袿,衣之饰。”邢昺疏:“言饰者,盖以缯为缘饰耳。”则袿衣的垂饰为丝质,且如“裗”如“缕”。司马相如《子虚赋》:

  蜚襳垂髾。

司马彪曰:“襳,袿饰也。髾,燕尾也。”李善曰:“襳与燕尾,皆妇人袿衣之饰也。”[4]《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襳,袿衣之长带也;髾,谓燕尾之属,皆衣上假饰也。”由此看来,袿衣的垂饰大约是一种可以飘动的长带(参见图一、图二[5])。但是,更始诸将为男性,且系武人,似乎不大可能穿这种华盛的女子的服装。

图一:踏鼓舞女,河南南阳汉墓石刻画像

图二:伯宗妻,晋代顾恺之《列女传图》(宋摹本)

由前引《汉书》卷九八《元后传》可知,王政君因衣“绛缘诸于”而出众。“绛”,《说文解字·糸部》:“绛,大赤也。”“绛缘诸于”, 就是有深红色衣缘的诸于。汉代的衣大多有衣缘,异于衣色,镶在领口、袖口和衣襟的边沿。《礼记》卷三九《深衣》郑玄注:“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尔雅》卷五《释器》:“缘谓之纯。”“纯”即衣缘。汉代的单衣,其形制是上衣与下裳相连,以彩色的衣缘镶边。不过,单衣在汉时是常见的服装,其衣缘的样式一般比较简单。而王政君所著的诸于,其缘饰或与此不同。
  在汉代画像数据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女服:长衣,大袖,交领,右衽,左右身侧在腰以下有连缀的缘饰(参见图三)。有人认为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