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时间:2009-7-24 13:54:51  来源:不详

  频婆果,如大皂荚,荚内鲜红。子亦如皂荚子,皮紫,肉如栗,其皮有数层,层层剥之,始见肉。彼人詈颜厚者曰“频婆脸”。

而在明清两朝通论性的植物学、农学著作中,似乎仅有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对岭南频婆果作过简略记载。《植物名实图考》卷三一《果类》“苹婆”条:

  苹婆,详《岭外代答》。如皂荚子,皮黑肉白,味如栗,俗呼凤眼果。

另外《清稗类钞·植物类》有“频婆”条,所载亦与上面几条材料大体相同[34]。
  综合上述记载来看,岭南频婆果与我们讨论的苹果前身“频婆果”区别是明显的。雍正《广东通志》卷五二《物产志·果》在记载岭南频婆果(作“苹婆果”)后说:“按此与北方苹婆果绝不相类,而名又与林檎相混。大抵粤果甚伙,叩其名则中土所熟,而按其实则诡类殊形,往往如此。”概括言之,岭南频婆果是一种亚热带乔木的果实,肉味如栗,其外有荚,荚内红色。关于它的外皮颜色,上引材料说法不一,《岭外代答》谓其“极鲜红可爱”,《岭南风物记》谓“色大红”,《岭南杂记》谓“皮紫”,《广东新语》及《植物名实图考》则谓“皮黑”。我猜想由红到紫,再到黑,是这种果实从生长到完全成熟不同时期的不同颜色。当然,也可能与品种变异有关[35]。
  此外,文献记载南方沿海还有一种果实红色、象征“相思”的植物“红豆”,与岭南频婆果颇有近似之处。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名篇。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下“相思子”条:

  豆有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红豆之异名也。其木,斜斫之则有文,可为弹博局及琵琶槽。其树也,大株而白枝,叶似槐,其花与皂荚花无殊。其子若稨豆,处于甲中,通身皆红。李善云:“其实赤如珊瑚”,是也。

清人赵殿成作《王右丞集笺注》,即引此条以释王维《相思》诗。所谓“李善云”,见于《文选》卷五左思《吴都赋》注。赋中有句“楠榴之木,相思之树”,其注曰:

  相思,大树也。材理坚,邪斫之则文可作器。其实如珊瑚,历年不变。东冶有之。

按东冶在今福建闽侯东北。据此,这种红豆或“相思子”,果实生于荚中,红色,与频婆果非常相似。两者是否为一物,或有近属关系,尚待有关专家指教。
  以上有关岭南频婆果的材料,与中国古代的苹果本来关系不大,但因涉及“频婆”之名,故附带一并述及。

四  柰“梵言谓之频婆”说考辨

  当代果树学著作在叙述中国古代苹果栽培历史时,大都已经注意到频婆果这一古名,但其具体解释与本文不同。它们认为,中国古代的柰,别名(外来语原文)即为频婆果,后来演变为苹果一词。这个说法似乎值得重新讨论。
  根据果树分类学的阐述,苹果有中国苹果、西洋苹果两大种类。现在我们日常食用的苹果,属于近代引进的西洋苹果。此前中国本土栽培的苹果,品种不如西洋苹果之佳,果质绵软,故又称绵苹果。这种苹果的原生地在新疆,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通西域以后传入内地,史书称之为柰。古代柰的栽培范围十分广泛,自汉代以下,历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记载不绝。但从文献材料来看,柰的果实特征不要说与今天的苹果相去甚远,就是与元末以后的频婆果也有明显差别。其具体种类很复杂,果形或大或小,成熟期有夏熟、冬熟,外观有白、黄、青、红、紫等不同颜色。有关柰“梵言谓之频婆”的说法,较早见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果之二》“柰”条。其根据是一条引自郭义恭《广志》的材料[36]:

  西方例多柰。密密切暴干为脯,数十百斛以为蓄积,谓之频婆粮。

此后王象晋《群芳谱》、徐光启《农政全书》、清敕撰《广群芳谱》、《授时通考》、陈元龙《格致镜原》、陈淏子《花镜》诸书都同样引用了《广志》的这条材料(有的并未注明出处),文字小有异同,均有“西方多柰……谓之频婆粮”文句。然而,这句话是有疑点的。
  《广志》一书,旧题西晋郭义恭撰,最近有学者认为其成书年代当在北魏前、中期[37]。此书见于《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通志·艺文略》著录,皆入子部杂家类。以下诸家书目皆未载,则最晚至南宋已亡佚。清儒马国翰广采群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