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魏经学变迁与曹魏正朔
“修耕植,蓄军资”——
最新热门    
 
曹魏苛禁宗室政策考论

时间:2009-7-24 13:55:13  来源:不详
>查考其他诸王皆于黄初五年降为县王[3]。太和六年(232),魏明帝又恢复旧制,改封诸侯王,以郡为国。《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载:                     

  古之帝王,封建诸侯,所以藩屏王室也。《诗》不云乎,“怀德惟宁,宗子惟城。”秦、汉继周,或强或弱,俱失厥中。大魏创业,诸王开国,随时之宜,未有定制,非所以永为后也。

魏明帝也承认曹魏“诸王开国,随时之宜,未有定制,非所以永为后法。”明帝依制将诸王由县王重提升为郡王,并进行了一些相应的改良。明帝此举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儒家典制的要求,诸王地位有所提高,生活有所保障,对文帝的一些过激之举有所纠正。不过,总的看来,明帝仍基本上因袭了乃父的陈策,曹魏一代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合乎儒家“大义”的宗室政策,“未有定制”。
  根据有关文献认载,曹魏一代虽有分封宗室之名,却无封建之实,对诸王防范极严,对此,旧史家多有论述。如陈寿《三国志》卷二○“评”曰:

  魏之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同于囹圄;位号靡定,大小岁易; 骨肉之恩乖,《常棣》之义废。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

裴松之注引《袁子》亦有相同的评论:

  魏兴,承大乱之后,民人损减,不可则以古始。于是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为匹夫。县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志。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又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王侯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既违宗国藩屏之义,又亏亲戚骨肉之恩。 

由上述两段概括性的论述,可见曹魏一代对宗室诸侯王的压制是极为严厉的。下面结合具体史实,对此进一步加以考论。
    (一)曹魏之分封为“虚封”            
  所谓“虚封”,是指诸侯王仅有爵位名号,但实际上在其封国内并无领兵、领民等军政权力。依照传统的儒家分封之道,诸侯王不仅有辖区内的治民、理财权,还可以征辟王国的属官,调遣一定数量的军队。周代的典制自不必说,即使西汉初分封同姓王时仍依此制。这就是所谓的“实封”。但曹魏之分封诸侯并不依旧制,前引“魏之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正是就此而言的,确实是“寄地空名,而无其实”。在这种“虚封”制度下,曹魏诸王公不仅不能参与军国大政,而且连起码的生活也难以保障。从曹植的许多文章中都可看出诸王的生活窘状,如《迁都赋序》中便抱怨“连遇瘠土,衣食不继”。在《社颂序》中说:“余前封鄄城侯,转雍丘,皆遇荒土。……经离十载,块然守空,饥寒备尝。”在《转封东阿王谢表》中又说:“桑田无业,左右贫穷,食裁糊口,形有裸露。”曹植的这一类怨愤之辞甚多,可见其生活之窘迫。当然,由于曹植早年与魏文帝争太子位,文帝尤痛恨之,故惩之尤甚。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其他诸王也大体如此。因此,在名义上曹魏诸王虽有封国、封户,但实际上诸王并不能直接领民、征赋。
  至于领兵权,对曹魏诸王来说,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上引《袁子》所说“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确是实情。这样的王国“军队”与其说用来镇服地方、拱卫中央的,还不如说是附会典制、装饰门面的。当然,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监禁诸王。正因为如此,连这样的军队,朝廷还要经常调遣、征用,特别是其中的丁壮,征发殆尽。对此,曹植在上魏明帝《谏取诸国士息表》中明确指出:   

  臣初受封策书曰:“植受兹青社,封于东土,以屏翰皇家,为魏藩辅。”而所得兵百五十人,皆年在耳顺,或不逾距。正复不老,皆使年壮,备有不虞,检校乘城,顾不足以自救,况皆复耄耋罢曳乎!而名为东藩,使屏翰皇室,臣窃自羞矣!就之诸国,国有士子合不过五百人。伏以为三军益损,不复赖此。……又臣士息前后三送,兼人已竭,惟尚有小儿七八岁已上、十六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