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魏经学变迁与曹魏正朔
“修耕植,蓄军资”——
最新热门    
 
曹魏苛禁宗室政策考论

时间:2009-7-24 13:55:13  来源:不详
懿则联络朝廷内外的世族人物,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夺。在此背景下,曹魏宗室人物曹冏在正始三年上书,力劝曹爽重用宗室,与司马氏相抗。他指出曹魏不用宗室不合典制,“古之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亲,必树异姓以明贤贤”,而“今魏尊尊之法虽明,亲亲之首未备”,宗室“或任而不重,或释而不任,一旦疆场称警,关门反拒,股肱不扶,胸心无卫。臣窃惟此,寝不安席,思献丹诚,贡策朱阙。”他首先从历史上各王朝兴衰的角度,论述了分封的意义:“昔夏、殷、周历世数十,而秦二世而亡”,秦不依旧典而速亡乃一显例。接着他指出曹魏没有从中汲取教训,苛禁宗室,“内无深根不拔之固,外无磐石宗盟之助,非所以安社稷,为万世之业也。”其所述曹魏宗室之窘境、所论曹魏宗室政策之危害,十分精辟,前文已有所引证。史称“是时天子幼稚,冏冀以此论感悟曹爽,爽不能纳。”[32]胡三省论此曰:“以明帝之明,且不能用陈思王之言,况曹爽之愚暗哉!”[33]确实,明帝当政之初如有决心改变文帝的宗室政策,尚有所作为,但实际上他没有这样做,至于临死前的顾命安排,他本人也是疑虑重重,难怪东晋史家孙盛要批评他“不思建德垂风,不固维城之基,至使大权偏据,社稷无卫,悲夫!”[34]到正始年间,曹魏宗室之有识之士多已凋零,即便引之参政,也多是无才识、威望的愚暗之人,根本不能与世族朝臣相较了。确实,正始之末,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以将死之躯振臂一呼,世族朝臣纷纷响应,一举而灭曹爽集团。从此,大局已定,司马氏代魏只是时间问题了。曹丕立国后仅二三十年,曹魏大权已落入权臣之手,其中原因固然非止一端,但其苛禁宗室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此,孙盛已早有批评:                                                   

  异哉,魏氏之封建也!不度先王之制,不思藩屏之术,违敦睦之风,背维城之义。汉初之封,或权侔人主,虽云不度,时势然也。魏氏之诸侯,陋同匹夫,虽惩七国,矫枉过也。且魏之代汉,非积德之由,风泽既微,六合未一,而雕翦枝干,委权异族,势同  木,危若巢幕,不嗣忽诸,非天丧也。[35]   

由此观之,曹魏一代的宗室政策是完全失败了。                        

[1]《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
[2]《三国志》卷二《魏书·魏文帝纪》未载此条诏令,卢弼《三国志集解》指出此乃“郡国沿革一大变迁”,文帝改郡王为县王,目的是降低诸王的等第与地位。
[3] 参见《三国志》卷一九、二○曹魏宗室诸王列传。
[4]《三国志》卷一九《魏书·曹植传》注引《魏略》载:“是后大发士息,及取诸国士。植以近前诸国士已见发,其遗孤稚弱,在者无几,而复被取,乃上书”。由此可见,植之上书,确是无可奈何之举。
[5]《三国志》卷二○《魏书·武文世王公·赵王曹干传》。
[6]《三国志》卷一九《魏书·曹植传》。
[7]《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
[8]《三国志》卷二○《魏书·武文世王公·赵王曹干传》。
[9]《三国志》卷二○《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注引《魏氏春秋》载曹冏书。
[10] 据《三国志》卷一九《魏书·曹彰传》及注引所载,曹彰在曹丕、曹植争嗣过程中支持曹植,且性格刚烈,丕甚忌恨彰。故彰之暴死,正史虽未明述其因,但《世说新语·尤悔》诸书皆载丕害死彰。近人余嘉锡先生在《世说新语·尤悔》“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条中案曰:“盖彰之暴卒,固为丕所杀,又实有害植之意,以卞氏不听,得免。世俗遂因其事而增饰之耳。”
[11]《通鉴》卷七二魏明帝太和五年胡注。  
[12]《三国志》卷一九《魏书·曹植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