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魏经学变迁与曹魏正朔
“修耕植,蓄军资”——
最新热门    
 
曹魏苛禁宗室政策考论

时间:2009-7-24 13:55:13  来源:不详
者必限小县之宰,有武者必置百人之上,使夫廉高之士,毕志于衡轭之内,才能之人,耻与非类为伍,非所以劝进贤能褒异宗室之礼也。[9]

前引《袁子》称曹魏宗室“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为匹夫”,说得也是这种情况。曹冏上书在正始三年,此时以司马氏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势力已经崛起,渐呈取代曹魏之势,故冏之上书,实为亡羊补牢之举,当然看得真切。
  不过,在此之前,曹魏宗室中已有人看到了压制诸王的危害性,其中有些人还是很有才能并愿意报效国家的。如曹丕弟曹彰,是一个难得的英武之才,曹操在世时便命其为将,北定代郡乌桓之叛,又以其为越骑将军,镇守关中。以曹彰之威望、才能,自然非曹真、曹休可比,以他居外镇守,可为国家柱石,司马懿要想染指曹魏军权,恐怕一时难以得逞。但黄初四年彰朝谨,暴薨,实际上是曹丕将他害死的[10]。彰之死,是曹魏王朝一个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曹植也想为国效力,他在一首《杂诗》中坦言:“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但文帝时非但不得重用,甚至屡有生命之虞,幸得母卞太后相佑得免。明帝时,生存状况略有改善,他便一再上书求用,《三国志》本传载“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他在《求通亲亲表》中说:“臣伏自惟省,岂无刀锥之用。及观陛下之所拔授,若以臣为异姓,窃自料度,不后于朝士矣!”他在太和二年所上《求自试表》中表达得更为明白:                                      

  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其’之讥。……窃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廨恩。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舟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禽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策。……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                                             

他在太和五年所上之《陈审举表》中又表达了强烈的报效国家的愿望:“臣生乎乱,长乎军,又数承教于武皇帝,伏见行师用兵之要,不必取孙吴而暗与之合。窃揆之于心,常愿得一奉朝觐,排金门,蹈玉陛,列有职之臣,赐须臾之间,使臣得一散所怀,摅舒蕴积,死不恨矣!”曹植之一片爱国热诚,可谓情深意切。清人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二六中论此曰:“(植)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植自料才武犹不后于(曹)真、(曹)休,故恳恳求试,诚不忍为秦、越之视也。”但魏明帝对曹植之屡屡上书求试,并未重视,仅下一“优诏”安抚之。正如元代史家胡三省所指出:“植求自试,而但以优诏答之,终疑之也。”[11]确实,明帝比之乃父,虽对诸王的监控有所缓和,生活上有所照顾,但仍怀有疑虑,未予任用。如太和六年明帝准允诸王朝会,“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12]曹植一生无所用,死时年仅四十一岁。曹植如此,其他诸王的境遇、心态也莫不如此。
  (五)诸王“禁防壅隔,同于囹圄”
  前引《袁子》称曹魏“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王侯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验之史实,确不为虚。当时设有专门监督诸侯王的官职。据《三国志·魏志·中山王衮传》,监官中有“文学防辅”。查《晋书·百官志》,王官置师、友、文学各一人,而无“防辅”字样,可见这是魏之特制。胡三省指出:“防辅者,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